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言美。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意思,想象画面。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古诗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都积累了哪些?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写景诗——《暮江吟》(板书诗题)3.读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诗题。4.教师介绍诗人及古诗的创作背景。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2.师范读,读出停顿和节奏。3.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4.交流: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5.看图想象,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夕阳在水面上洒下一道流光溢彩的金线,一半江水如翠玉一般青碧可人,另一半却如江花一般火红艳丽。夜色降临,岸边青草上的露珠像珍珠一般晶莹透亮,一弯如弓的蛾眉新月映在水中,格外可爱。三、重点品读随文得法1.引导学生品读前两句,并出示问题,结合问题理解诗句。(1)理解“一道残阳铺水中”的诗意。诗句中描写的夕阳是怎样的?“铺”字用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可以换成“照”“射”“洒”等字吗?为什么?(2)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意。诗句中描绘了哪两种色彩?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3)想象画面,理解诗意。2.引导学生朗读后两句诗,师生共同品析。(1)理解“可怜九月初三夜”的诗意。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语尽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这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2)理解“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诗意。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3)引导学生想象一下露珠和月亮还像什么。(4)深入意境,体会情感。3.学生朗读古诗,加深对诗意的理解。4.指名学生背诵,教师进行评鉴。5.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古诗《暮江吟》,不仅了解了关于诗人及诗歌创作背景的相关知识,而且理解了古诗内容,体会了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积极思考,明了诗意,想象画面,很好地完成了这次课堂学习。四、拓展阅读实现整合1.拓展《山亭夏日》(1)出示学习单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说一说。②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出示古诗,自由读一读,然后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3)再读古诗,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你体会到诗人什么情感?用自己的话说说。(5)背诵古诗。2.拓展《春宵》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学习《春宵》。五、巩固延伸学以致用1.同学们,在千古流传的诗句中,有很多描写优美风景的,并借助风景表达内心的感情。请你们在课下找一找,读一读,看它们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2.把这三首古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随文识字,认识“暮、瑟”7个生字,会写“吟、题”等13个生字。2.诵读古诗词,读出停顿和节奏,读出古诗词的韵味。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5.体会古诗蕴含的哲理。【教学重点】诵读古诗词,读出停顿和节奏,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复习旧知唤醒记忆导语: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从小就有所接触,你能够背诵两首古诗词吗?和哪位诗人比较熟悉?(1)指名学生背诵。(2)学生谈一谈对诗人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三位诗人,并且诵读他们的诗词,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首古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导语: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一幅画,一首歌,下面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词所描述的画面。《暮江吟》1•作者简介。2.解课题。3.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默读诗句,看注释理解诗意。(2)小组内讨论交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