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测】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6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讲案(含解析)复习目标1.掌握诗歌思想内容的分类及特点。2.掌握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好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考点详析【高考真题】(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答:(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技法指津】一、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任何人写作总是有其目的,都是为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作者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种思想意见,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观点。它是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帅。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会首先被作品的主旨所震撼与感染,并从中获得对社会生活的理性认识。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2.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为艺术美,而通过艺术美的形象,表达作家的人生理想、健康的思想感情.读了能使人受到教育与启迪,产生美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而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的局限,又需要我们鉴别,避免消极的影响。理解思想感情应多注意以下几点:(1)情感类别:①忧国伤时。有描写战乱离散的痛苦的,有表现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的。②建功报国。有书写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③思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④离愁别绪。有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鼓励,坦陈心志的告白。⑤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的闲适,弃官归田的自在,昔盛今衰的慨叹,儿女情长的蜜意等。(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岸,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3)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或以其形象的典型,或以其主题的深邃而流传、警世,不仅在当时对人们认识社会、理解生活、陶冶情操发挥积极影响,而且对未来思想成果的积淀、文化的发展,也能起积极作用。4.把握文学作品的情调文学作品无不渗透作者的思想感,而其思想感情是与作者的生活年代、阶级立场、道德操守、个人经历等分不开的,因而作品的格调就有高雅与庸俗、奋发与颓废、健康与不健康之分。5.评价诗歌的内容时应该注意(1)审视标题,看清注释,推敲诗词意。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有不少诗歌考题的设置和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有些注释也起着暗示作用,应充分利用。(2)联系作者、背景。只有了解作者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作风格,才能做到知人论世,依人察情。(3)析意象、品意境。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涛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人手,并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了某个意象,人们便会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感情。表达什么主旨。阅读时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去再现、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