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测】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3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讲案(含解析)复习目标1.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常用虚词。2.正确辨析现代汉语常用近义实词。3.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常用熟语(包括成语)。考点详析考点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常用虚词和辨析近义实词。【高考真题】1.(13年北京卷)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创作而形成的。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A.原形处置融化B.原型处治融化C.原型处置熔化D.原形处治熔化2.(13年四川卷)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现代自然科学____是研究单个的食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2)在芦山地震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____的战斗堡垒,他们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帮助群众有序疏散,及时救治伤员,成为灾区百姓的主心骨。(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____、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到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A.不止无坚不摧自以为是B.不只坚不可摧自以为是C.不止坚不可摧自行其是D.不只无坚不摧自行其是【技法指津】一、辨析实词知识整合。正确使用实词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意义①词义范围。如“财富”比“财产”的范围广;“边疆”比“边境”的范围广。②词义轻重。如“毁坏”和“损坏”;“竭力”和“努力”。③词义重点。如“精巧”重在指(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精美”重在指精致而美好。“诡辩”指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是混淆是非,掉到黑白。“狡辩”是指把无理的事说得似乎很有理。(2)色彩①谦敬色彩。“鼎力”用于表示对别人帮助的感谢,如谢谢您鼎力相助;“全力”用于自己,如我会全力帮助您渡过难关。②感情色彩。如“结果”是中性词,“后果”是贬义词;“鼓动”是中性词,“煽动”是贬义词。③语体色彩。如“小气”是口语,“吝啬”是书面语;“寿辰”是书面语,“生日”是口语。(3)用法①适用对象。抚养:用于长辈对晚辈。奉养:用于晚辈对长辈。“启用”指物,而“起用”指人。“苍茫”指大地、暮色等广阔无边的事物,而“苍莽”则与草木、密林等幽深的事物相搭配。②搭配关系。“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如阳光、水源等搭配;“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如条件、理由等搭配;“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如精神、体力等搭配。③语法作用。如“诞辰”是名词,“诞生”是动词;“品位”是名词,“品味”是动词。二、辨析虚词知识整合。1.常见的关联词搭配表并列关系的“也……也”“又……又”“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尚且(也)……何况”等;表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要么……要么”“宁愿……不愿”“宁可……不”“与其……不如”“或者……或者”等;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假设关系的“如果……就(那么)”“倘若(倘使、若)……便(就、那么)”“要是(要不是)……那么”“即使(纵然、就算、哪怕)……也”等;表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还(都)……”“不论(不管)……总(不)”等;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既然……那么”等2.掌握虚词的使用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加关系所谓滥用,就是不该用的地方用了,造成语意不明。例如:本品是用银花、连翘等中药配制而成,并且具有祛寒退热的功能。解析:此句前讲配制,后讲功能,两者之间不是递进关系。(2)随意省略漏用就是少用,少用了虚词,会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