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清单]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从盟友到对手和美苏“冷战”1.从盟友到对手2.美苏“冷战”(1)含义(2)表现国家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组织形式:社会主义阵营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3)影响: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图解概念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易混易错在“冷战”期间并不代表世界上没有爆发战争,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同样是“冷战”的体现。“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对峙,全方位的对抗。整体把握两极世界的形成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欧洲:德国的分裂1(1)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2)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亚洲史论共识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国际关系格局,导致两个阵营尖锐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但“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也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3.美洲:古巴导弹危机(1)1962年,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2)美国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3)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4.影响: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但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名师点睛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各国综合国力的消长变化。二战后之所以出现两极格局,一是由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二是因为美苏两国实力的增强。史论共识“冷战”是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全球霸权战略,导致部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说明了霸权主义是地区冲突、局势动荡不安的根源。因此只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建立持久、和谐、共同繁荣的世界。基准考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主题一两极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1.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被冲垮,雅尔塔体系形成,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2.美苏形成了实力的均势,分别成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3.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4.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主题二美苏的“冷战”图示21.冷战的目的: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和共产主义蔓延,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加强对西欧的控制。2.冷战的实质:美国要称霸全球。3.冷战的特点(1)国家集团的对抗以美、苏的对立为标志,由此构成战后国际斗争的中心和焦点。(2)两大国家集团的成员都是以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斗争作为政治基础,使两大国家集团分别以美国为中心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面目出现。(3)双方的斗争形式以“冷战”为主,以“热战”为辅。在欧洲两国以“冷战”为主,在亚洲则出现了与之相呼应的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主题三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区别和实质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3.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史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信息解读]史料反映了杜鲁门的立场:美国有责任维护和平与国家安全,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史料二[信息解读]以上两幅图片是1947年漫画家华君武为揭露“马歇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