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复习课题小说复习课时2授课班级考点、知识点文言文考点复习学习目标1.文言文的常见题型2.答题思路、答题规范重、难点文言文复习学习内容学生活动类型一:分析景物(环境)一、常见题型1.景物(环境)描写特点及作用。2.景物描写的手法。3.景物的寓意。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景物特点:景+特点+意境2.分析景物作用:(1)社会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③揭示社会关系;④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⑤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2)自然环境: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②交往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③渲染营造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换转或展开情节,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⑤设置悬念,激趣,产生波澜;⑥烘托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人物命运;⑦景与人的映衬。3.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有:①各种修辞;②衬托;③视听动静声色各种感觉等;④白描;⑤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4.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三、典型例题:2008年浙江卷:《乌米》“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参考答案】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林冲见差拨》: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类型二:分析人物形象一、常见题型1、讨论思考例题2.练习、总结3、总结、做练习归纳1.分析人物形象。2.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人物形象:①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2.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②对比、衬托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3.答题模式: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三、典型例题: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参考答案】①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②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③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血的故事》“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类型三:故事情节一、常见题型1.概括小说的情节,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小说是如何展开故事情节的。2.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二、知识点汇总1.情节安排:①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可读性;②开头与结尾的呼应;③倒叙式,制造县念;④结尾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出人意料等,2.故事展开方式:以……为线索,以心理活动的描写等为主要方式来展开。三、典型例题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3、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4、总结。5、课堂探究,讨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