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文章尽显厚重的意蕴许昆一篇文章如果语言直白肤浅,会如白开水般淡而无味。如果辞约旨丰,会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见,文句有表现力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唤起读者的共鸣;也只有这样的文句才能显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素养。那么如何做到“文句有表现力”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展示文化底蕴具有文化底蕴的高考作文一般都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深刻的文化认识。要在考场作文中展示文化底蕴,可以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点击历史文化名人,链接历史故事等。1、借得名句饰华章如果在高考作文中镶嵌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人名言,睿语警句,不仅可以使文句有表现力,而且可以为文章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使文章言简意丰,旨趣高远。例如(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人不读书为哪般》),古人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写的是沉醉灯影书香的境界。今人也说:“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吾愿足矣。”表达的是对书的情有独钟。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还说:“只愿我走到香丘尽处的那一天,有人放几本耐看的书在我的棺材里,就是下地狱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可见书是她生死相依的伴侣。古今中外,像这样的书迷、书虫真可谓数不胜数,可目前中国读书的人为何越来越少呢?文章引用名人名句,告诉我们读书的境界,名人对书的痴迷,为下文提出“中国读书人少”的论题做好了充分准备,从而增强了文意的厚重感。2、采撷诗词文飞扬在文章中恰当地引用诗词歌赋,不仅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张,而且能使文章流光溢彩,提升品位,受到读者青睐。例如(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在深夜感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宏大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致;感受“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豪迈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浪漫,该是多么惬意啊!这么一个深夜,因为有你而充满色彩;因为有你而变得精彩。此段文章引用诗文,使文章精彩典雅,趣味盎然,显示了作者广阔的阅读视野和卓越的语言功力。3、点击名人增活力点击历史文化名人,可为作文提供可信的立论依据,为作文增添活力。例如(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读“感悟”》),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与澄净。他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途泥”,为的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展示了他的豪迈与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用心爱心专心读司马迁,读到的是刚直与坚忍。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一副断肠。作者将庄子、李白、司马迁、李清照等名人信手拈来,表达出作者读他们的感悟。庄子的空灵澄净,李白的潇洒不羁,司马迁的刚直坚忍,李清照的凄婉哀伤,给文章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4、链接历史添厚重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具有独特的审美判断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合理链接历史故事会使文章增色不少。例如(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才能流芳百世。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