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技巧。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典题回顾将2012年江苏卷《伯父墓表》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分)⑵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⑶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3)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二、重点讲析要想较好地掌握着一个知识点,那么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翻译题有什么要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借用清代著名翻译家严复的话来说那就是三个字:信、达、雅。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语法规范及语言习惯。雅:语言优美。对一些句子要译出原文的风格。三、设疑讨论,归纳翻译方法1、讨论:下面句中的黑体字如何翻译,用了什么方法?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③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④对曰:“将以衅钟。”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师生归纳方法:留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2、讨论:下面句中的黑体字如何翻译,用了什么方法?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⑤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师生归纳方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情况: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3、讨论: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指出翻译用了什么方法?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之)而师之。(《师说》)③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④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鸿门宴》)师生归纳方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4、讨论: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思考用了什么方法?①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愚公移山》)②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赤壁赋》)③王语暴以好乐。(介词结构后置)(《庄暴见孟子》)⑤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廉颇蔺相如列传》)师生归纳方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5、讨论:下面句中的黑体字如何翻译,用了什么方法?①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③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④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师生归纳方法:换(对):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四、要点总结:1.总结翻译的基本方法:留、删、补、调、换(对)。2.对文言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要脱离上下文语境(即词不离句,句不离篇。)3、主谓宾结构成分要齐全4、答题时一定要打草稿,在誊写。答题就是翻译。翻译要分三步走:①拟草稿。可在草稿纸上大致草拟一下答案。②誊答案。在对草稿斟酌、调整、确信无误后才誊写到答卷纸上。誊写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划清晰;“三不”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