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散文”阅读考点三复习教案理复习目标:熟练掌握散文的表达技巧复习方法:讨论归纳复习课时:5课时第1课时一、高考题例1.(2009·江苏)《上善若水》(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答: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从大处着眼,显然是托物言志,古今对比。还可以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角度考虑。2.(2007·江苏)《麦天》(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答: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解析“麦茬”“收割机”是麦天代表性的事物;“突突突地吼”属于听觉描写,“鲜红”“黄亮亮金灿灿”属于视觉描写,“麦秸香”属于嗅觉描写;收割机“吼个不停”运用了比拟手法。语言生动,富有韵味。二、考点解读1.江苏《考试说明》及其命题说明对“鉴赏表达特色”是如何说明的?如何理解这一考点要求?答案(1)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关于艺术表现要考虑观察、感受的角度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表达。(2)所谓散文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对江苏卷来说,“描写”是考查重点。所谓表现手法,也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与“表达特色”“表现特色”“写作特色”“艺术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语,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语言技巧等;狭义的表现手法只指各种艺术手法,如象征、衬托、虚实结合等。江苏卷在题干上多使用“表达特色”“表现特色”等广义概念。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包括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风格等。2.江苏卷在“鉴赏表达特色”命题上有何特点?答案鉴赏表达特色是江苏卷散文阅读的必考点,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考查全篇文章的艺术表达特色。(2)鉴赏要求多角度切入,往往是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的同时切入分析(这点与古诗表达技巧“单一”角度特色有所不同),分析要求既包括对表达技巧的辨识,又包括对其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具体解释。(3)考查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重在常见常用的方法技巧上。三、(2006·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幅烟雨牛鹭图汤世杰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注]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树下眼巴巴地等着雨停,还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着旱烟。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奈。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其实旁边就是一道弯弯的田埂,只几步就能让它站到干一些的地方。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细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体更像裸体。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水流成线。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阴绿模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一动不动的老牛连眼都不眨。白鹭越飞越低,通红细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机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老牛“哞”地叫了一声,给老朋友打着招呼。地我刚犁过,有的是虫子!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