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实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中语文《赤壁之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部分:三维目标第二部分:自主性学习一、介绍司马光、《资治通鉴》。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髙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yè)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0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费19年的时间编纂而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经过这这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3、介绍“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可以是包括东汉丞相曹操南下后一连串战役;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1.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相关常识;2.了解赤壁之战的经过及影响;3.掌握相关文言常识;学会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形象;学习古人智慧,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所发生的战事,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从荆州逃亡的刘备,后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派遣大将周瑜、程普率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以火攻大破曹军。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二、自主性学习1.学生正音正字,把握朗读节奏。2.学生诵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3.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三、自主性学习效果检查1、熟读课文,掌握字音。枭()雄恶()其能为()操所先会()稽芟()夷大难皇室贵胄()鲁缟()旌()麾()斫()慑()以实校()之难卒()合邂()逅()荻()花张()天羸()弱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将军禽操五万兵难卒合进住诚决顷之,烟炎张天雷鼓大震第三部分重难点解析第二课时班级姓名教学内容:研读第一段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鲁肃闻刘表卒2、荆州与国相接3、士民殷富4、与操有隙5、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6、如有离违,宜别图之7、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8、军中用事者9、如其克谐10、肃宣权旨11、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12、致殷勤之意13、比至南郡14、备南走二、指明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1、此帝王之资也2、刘备天下枭雄3、与结盟好4、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5、豫州今欲何至6、行将为人所并7、我,子瑜友也8、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三、“为”的用法1、行将为人所并2、为张权长史3、今为君计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既自以心为形役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8、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赤壁之战》教学案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研读第二段一、解释下列加点字1、俱诣孙权2、今操芟夷大难3、今豫州遁逃至此4、何不按兵束甲5、与中国抗衡6、刘豫州王室之胄7、英才盖世8、若事之不济9、吾不能举全吴之地10、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11、权勃然曰12、今将军诚能命猛将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古义今义2、北面而事之古义今义3、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古义今义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1、顺江东下2、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3、必蹶上将军4、必北还四、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2、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