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散文”成语练习复习教案理1.答案:B2.答案:C[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3.答案:D4.答案:C5.答案:B6.【答案】A【解析】命题者将近义词辨析和成语使用结合在一起考查,增加了考查容量。B项“凶猛”修饰“猎人”不当,“凶猛”与“凶悍”使用对象错误。C项“评头论足”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对。D项“感同身受”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而原题中“我”就在现场,不存在“就像”的问题,使用不合语境。A项“声明”和“申明”前后使用都很恰当。难度不大。7.D讳莫如深:紧紧隐瞒。(A.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B.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C.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8.BB项中的“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这里用来修饰玉雕工艺品,十分恰当,所以是正确的。A项“在劫难逃”指不可避免的灾祸,想逃也逃不了。劣质食品被查出并暴光,不可称之为灾祸。C项“稍纵即逝”的对象一般指时间或机会,不能用于戏剧脸谱。D项“弄巧成拙”是“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语境中家长因望子成龙而提出过高要求,不属于耍弄聪明,此处换成“适得其反”较好。9.答案:B10.答案:D11.答案:A12.答案:B13.答案:D14.答案:A15.答案:C16.C(咄咄怪事:不可思议而使人惊讶的事。咄咄,表示惊诧或感叹。符合文意。出人意料: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与上文文意不符,语气也不协调。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酒囊饭袋:比喻无能的人。前者侧重指人没有灵魂,后者侧重指人没有能力。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前者侧重指人的精神状态,后者侧重指人的体态。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17.(3分)C(不胫而走:胫,小腿;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土崩瓦解:形容彻底崩溃。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18.C(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B(“置若罔闻”,放在一一边,好像没有听到,主要指对批评、劝告、请求、抗议等不予理睬;“漠不关心”,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后者更合语境。“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i“不足为奇”指事物、现象很平常,不值得奇怪;该语境强调不值一提而非不值得奇怪。“一语中的…‘一针见血”都有“说中要害、实质”之意,在“说”的方式上前者强调“一句话”,后者则非“一句”;在“说”的结果上前者强调“说中”,后者则强调“深刻”,因而”一针见血”更符合语境。)20.B(“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或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揣测。“讳莫如深”指紧紧隐瞒。“精巧绝伦”指精细巧妙没有可相比的。“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21.C(A.“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B.“不可一世”,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C.“交口称誉”,与上下文矛盾,应用“口诛笔伐”。D.“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22.D(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不为人知:不被人知道了解。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