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人民版必修1考点导航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郡县制的推行,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的形成)。【本课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预习指导:带着下列问题去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阅读教材根据教材完成秦国统一过程表秦统一过程地区过程意义中原北部岭南西南郡县制度最早出现在秦朝吗?为什么?简述秦朝郡县制度设置的基本情况有哪些?秦代施行的郡县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哪里?秦代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与秦朝略有区别的地方在哪里?简述秦朝在中央设置的最重要的官员及其职责。在秦朝的中央行政体制下,皇帝裁决军国大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它有哪些好处?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一制度后来被秦始皇破坏?这是偶然的吗?为什么?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基础知识1、秦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1、秦朝的统一;⑴历史条件:①时代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的联系加强,民族融合发展。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威胁也使人民渴望统一。1②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③个人条件:嬴政雄才大略、策略得当,重用人才。④理论依据:法家思想,特别是韩非子的理论。(1)过程①统一六国时间(前230——前)②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修直道、③征岭南,修,置郡县。——岭南地区开始归属中央④管辖“西南夷”,开辟“五尺道”——西南夷地区开始归属中央(2)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诸侯混战局面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目的:巩固政权和国家的统一。(2)措施:①皇帝制: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的至高无上。——核心②中央设置三公: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为“百官之长”。B:“掌副丞相”,兼理国家事务C、:负责全国事务。③秦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废分封,行郡→县(道)→乡→里特点:A、形成了的形式;B、郡县长官由任免调动,不得;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取代的重要标志。(3)对后世影响: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形成:战国时各国改革,局部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正式确立,地方服从中央,中央皇帝集权。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本身具有分散性,容易导致封建割据,而其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统一与安定;②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③法家思想、特别是韩非子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④国家的统一,为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现实条件。评价:当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历史的进步。但皇权至上又容易导致暴政。【小结】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典例诠解例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例2.岭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