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目标:1.学习欧洲戏剧的代表作品,了解有关莎士比亚的文学常识。2.欣赏戏剧情节、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3.体会东西方文化表情达意的差异。教学重难点:1.欣赏戏剧语言2.体会东西方文化表情达意的差异。教学手段:1.诵读法、品读法2.多媒体视频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过程和主要内容: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积累有关莎士比亚的文学常识,欣赏戏剧剧情、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18、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存放着一部1623年版的著作,而书是用铁链拴在一张高高的桌子上的,人们只能站着阅读,尽管如此,这本书仍被人们翻烂了。这翻烂了的书便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确,这是一部在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爱情剧。一位评论家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典型的爱情悲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出经典爱情戏剧的辉煌选段吧!二、作者简介: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他以奇伟的笔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转折斯的英国社会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画。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创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亚化”,称赞莎士比亚剧作情节丰富,浑然一体,赞许他历史剧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莎士比亚的剧作有《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等。他同时也是公认的欧洲三大诗人(莎士比亚、歌德、但丁)之一,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诗化的语言。三、整体感知:《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创作于1594到1597年。剧本描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本文是原作第二幕第二场,这一场简称“阳台会”,它描写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花园里与朱丽叶幽会的情景。这场戏历来被公认为描写少男少女爱情的经典,广为传诵,以至后来人们习惯地将最美好的爱情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式”。这场戏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会面前的独白;二是两人的对白;三是奶妈呼唤,两人分手,请同学给课文划分层次。(一)开头到“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二)承上到“再等一会儿,我就会来的”(三)承上到结束四、文本研习1.整体阅读剧本,体会每一层次分别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1)相思和仰慕(2)互吐衷肠,坚定忠贞(3)惆怅不舍2.仔细研读文本,找出能突出体现主人公感情的语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要指出来。(1)相思和仰慕:例:1.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比喻)2.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拟人)3.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夸张,比喻)4.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一样5.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变。(还体现了朱丽叶的反叛性格,视姓名、身份为草芥)(2)互吐衷肠,坚定忠贞:例:1.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它都会冒险尝试,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为了爱,不怕任何困难和危险)2.我不会操舟驾舵,可是倘使你在辽远辽远的海滨,我也会冒着风波寻访你这颗珍宝。(坚定执着)(比喻)3.我真想遵守礼法,否认已经说过的言语,可是这些虚文俗礼,现在只好一切置之不顾了4.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害怕感情变化无常,患得患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