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和铝的化合物【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金属的物理性质通性。第二部分是铝的单质重点是化学性质,结合性质介绍用途,铝的冶炼在第四节将学习。铝的化学性质从金属活动顺序表入手,得出铝是较活泼金属的结论,总结金属的化学通性;与非金属反应,与酸反应,金属之间的置换等,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强调铝的还原性;结合铝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得出铝元素具有两性的结论:可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铅酸盐。指出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具有两性,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这部分知识主要是以前学过的,这里重在随时复习总结。第三部分是铝的重要化合物,介绍了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一种盐。其中氢氧化铝的两性是重点,重点运用前一章所学的电离平衡的知识,分析氢氧化铝的两性及硫酸铝钾的水解。第四部分是合金的知识,结合初中所学的铁合金,简单了解几种常见合金的组成、性质和用途。本节内容涉及到元素周期律理论和电离平衡理论。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是高中化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在较短的时间学习较多的知识,便于理解和记忆,同时又巩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教学重点】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申的位置和金属的通性。2、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3、掌握铝的化学性质。4、了解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5、了解常见合金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二、德育与能力目标,1、通过化学史和铝的用途的学习,培养向科学高峰攀登的创新精神。2、通过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通过实验教学,启发学生进行探索性思维。4、温故知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5、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时安排】14课时,第1、2课时为新授课,第3课时为本节例题分析课,第4课时为归纳与练习课。第1时:全局通性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一)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边讲边实验;【模式环节】:实验—联想—对比—分析—归纳—例题与练习【模式特点】1、第一阶段,阅读教材、展示样品。总结金属的通性和从理论上分析铝原子结构和性质。2、第二阶段,通过实验,获得铝的化学性质的感性认识同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用心爱心专心3、第三阶段,通过例题与课堂练习加深对铝的性质的理解。4、第四阶段:探究活动。【教学过程】:知识部分,【学生】:阅读本章引言部分和第一节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中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部分1、了解金属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2、了解金属的形态、密度、硬度、熔点、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通性。3、总结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课件]展出元素周期表:1、展示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的位置。2、闪现Na,Mg,Al在周期表的位置。3、展示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学生]讨论,回答:1、联想已经学过的金属元素的族序数、元素符号和名称。2、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比较钠、镁、铝的金属性。3、金属的通性。[意图]通过自学和复习,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小结1:一、(教材后第1题)金属的结构特点,金属一般位于每一周期的前面,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和同周期非金属相比,其原子半径较大,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金属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二、金属的重要性质:1,在常温下,除汞是液体,其余金属都是固体;2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3大多数金属有延展性,以金的延展性最好;4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导体。三、铝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教材中讨论)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核电核数原子结构示意图单质的物理性质颜色和状态硬度宽度g.cm-3熔点℃铝Al13银白色固体教软2.70660.0有较强的韧性、延性和展性,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铝的硬度、强度较低。物质的用途常与它们的性质有很大关系,由于铝有上述性质,因此常用于制作导线和电缆,铝箔常用于食品、饮料的包装等。在铝中加入其他一些元素,如镁、硅、铜、锌、锰等可以制成多种质轻、坚韧、机械性能好、用途广泛的合金,可克服纯铝硬度、强度较低,不适于制造机器零件的缺点。[教师]前面己经阅读了解了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下面重点讨论铝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