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多样性思路分析碳元素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元素。1.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金刚石、石墨的晶体结构以及C60的分子结构,进而帮助学生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2.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碳酸钙,对碳酸钙的性质有了较深的了解,引导学生将碳酸钙与碳酸钠、碳酸氢钠进行类比,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假设碳酸钠、碳酸氢钠可能的性质,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进一步确认,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实验能力。3.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习时,要引导学生充分用好三个栏目:①活动·探究——模拟溶洞的“形成”,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来模拟溶洞的自然形成过程;②交流·研讨——高炉炼铁的基本原理以及木炭的燃烧;③资料在线——化学创造了一个“新的自然界”。相关资料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CO2能够吸收地球透射到大气中的红外辐射,并将它反射回地面,从而干扰地球的热平衡,使低层大气温度上升。此现象与玻璃温室的作用相似,因此称为“温室效应”。(1)工业生产和生活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等)的燃烧排放出大量的CO2;(2)森林被砍伐,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减少,导致CO2增多;③CH4、N2O等气体也会造成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对环境的作用及危害(1)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2)气候变暖还会影响人类健康,如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的流行等。3.温室效应的治理方法(1)控制CO2排放量,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2)逐步改变能源构成,用核能、氢能等代替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3)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知识总结1.碳酸盐的受热稳定性比较正盐比酸式盐稳定;碱金属碳酸盐比碱土金属碳酸盐稳定。有关事实如下:碳酸钠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在微热、压强减少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2.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鉴别及相互转化(1)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鉴别:①固体的鉴别方法:加热法;②溶液的鉴别方法:加入稀的镁盐溶液(如MgCl2溶液)。(2)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向Na2CO3溶液通入CO2;碳酸氢钠转化成碳酸钠:①固体采用加热法;②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