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学过苏轼的许多诗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对于苏轼的身世,对于苏轼的人格,我们也许并不太了解。苏轼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王安石主持变法前后几十年内,他在新党和旧党的斗争漩涡中,经历了很多的磨难。王安石推行新法时,他看到新法的某些弊端,于是反对新法,出京任密州太守,后王变法失败,旧党上台,废除新法,他又认为新法不宜全部否定,又得罪旧党。苏轼40多岁时,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名为任官,实则是囚徒身份……后来又被贬到更加僻远的惠州、儋州(今广东、海南),一生漂泊,66岁时才被召回京,次年去世。《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他被贬黄州时所作。诵读课文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字音与节奏,韵脚字要读出延长音。1、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羽扇纶巾(guān)酹江月(lèi)2、注意下列句子的节奏: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二读:读出气势,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朗读提示:(多媒体演示)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想一想,这位幕士为什么给柳词和苏词选择了不同的歌者和不同的伴奏乐器?与柳词的婉约细腻不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豪放,清代有人评说苏轼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教师范读。学生试读。讨论与赏析:你觉得词中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体现出这种豪迈的气概?为什么?说说你对这些语句的感受。赏析要点:(1)、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为全词奠定了豪壮的抒情基调,“大江东去”从空间着眼,只见眼前浩淼的长江滔滔东去,“千古风流人物”则从时间着眼,千古英雄,尽在眼前,千年沧桑,荡尽英雄。这一句拓展了一个广袤悠久的时空背景,全词大笔振起,一落笔便有了恢宏的气势。(2)诗人笔下的赤壁江山图给人怎样的感受?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这种磅礴的气势?你从这幅图画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充分展开想象,把你感受到的一切描述出来。“乱石穿空”,一个“乱”字,可见群峰壁立,山崖险峻之状。“穿”字写奇峰高耸入云,化静为动。“惊涛拍岸”一个“惊”字用拟人手法,耳中似乎可闻涛声轰然雷鸣,惊心动魄。“卷起千堆雪”,一“卷”字,形容雪白的浪花层层汹涌而来,速度极快,一堆溅开的的雪浪,蔚为壮观。你看,仰观岩石壁立,俯看怒涛汹涌,远望雪浪千叠,这几句,写得的确非常富有气势,把我们带进了一个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艺术天地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赤壁的雄壮奇险。(指导学生朗读这几个句子。)(3)诗人笔下的周瑜又是一个怎样的英雄?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那种豪迈的气魄?这里为什么写“小乔初嫁了”?这与周瑜有什么关系?写周瑜为什么写他一副儒将打扮,为什么不写他金戈跃马、驰骋疆场?写“小乔初嫁了”一方面是以美女衬英雄,侠骨柔肠,方谓风流人物;另一方面,小乔初嫁正说明周瑜正值青春年少,可谓年轻有为。写他羽扇纶巾的着装,写他谈笑风生的神态,是为了突出他儒雅从容、胸有成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小结:在诗人笔下,奔腾的长江,千年的沧桑,无数的英雄,奔来眼底,一个壮阔奇伟的艺术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赤壁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年轻周瑜的勃勃英姿,历历在目。豪迈之气,荡人心胸。三读,读出诗人心中的情感。激疑:怎样理解“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怎么理解“多情”一词?和“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多情”意义相同吗?(1)、启发学生通过理解上下文中两个“笑”的不同情味,来理解“多情”的含义。第一个“笑”是写周瑜,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是一种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第二个“笑”,是诗人自嘲之笑,是一种苦笑,无奈的笑,诗人心中究竟有什么苦?想想周瑜,34岁便指挥了这场著名的赤壁之战,名垂千古,而自己呢?苏轼是渴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