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一中高一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新人教版新田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1、在阅读中品味语言美,把握旨趣之妙;2、体会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进文本,走进心灵的情感世界。教学方法:1、“以读悟美”——加强诵读练习和指导,争取作到以“读”带“解”,以“解”带“诵”。感知豪放派词的语言特点和语言美;2、“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的生存状况。学习苏轼豁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3、“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感悟与鉴赏能力。教学设想: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本设计旨在重组有价值的教学方式,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感悟式的模式,通过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整合学习资源的能力。尊重学生的原初与个性体验,并和学生一起创设共生的情感体验空间,让语文有一些自己的味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教学设计思路:从诵读——品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升华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颀赏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二、初读正字正音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字音与节奏。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羽扇纶巾(guān)酹江月(lèi)三、再读感知情感1、朗读提示:(多媒体演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教师范读,学生试读。上片高起再平稳而后慷慨激昂,要读出对赤壁之战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下片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归复于旷远。四、赏读理解内涵1、首句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时空背景,有何作用?有如《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起笔就营造了一个极为辽阔悠久(旷远深沉)的时空背景,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为“周郎”出场营造声势。2、上片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请体会字的妙用。特点:气势磅礴“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化静为动。以上二字写山势险要高峻。“惊”字,“惊”字本义为“马骇也”——《说文》,意即马受惊狂奔,似乎可闻涛声轰然雷鸣,惊心动魄。“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形容雪白的浪花层层汹涌而来,速度极快,蔚为壮观。以上三字写出水势之汹涌澎湃。小结:上片写景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此多娇。。。)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些生动的描写把读者带到一个惊心动魄、思接千载的奇幻境界,为周瑜的出场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背景。以景衬人。(板书)3、在下片中苏轼是怎样塑造周瑜形象的?明确:⑴美女衬英雄,侠骨柔肠,方谓风流人物,表现出周瑜的风姿潇洒、青春年少、年轻有为(春风得意)。(“小乔初嫁了”)⑵正面描写周瑜气概风度,表现周瑜风度翩翩,具有儒将风度(性情温厚\精通音乐)魏、晋以来,上层人物以风度潇洒、举止雍容为美,羽扇纶巾则代表着这样一种“名士”的派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⑶“谈笑间”,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