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李仕才《物质结构(必修)元素周期律》专题说课一.考纲要求(一)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6.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7.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二)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1.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018年考纲与2016年比较变化是:2016年: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2018年: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了解”修订为“掌握”,增加“电子式”,提高了要求层次,增加了考试内容。二.考题研究在近五年的全国卷中,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题型单一,基本是一道选择题,且大多数是第12题或13题。其中2016年全国卷I第28题,考查了N2H4分子的电子式;2015年新课标卷一第27题,考查了NaBH4电子式。近三年全国三套试卷该题型考查的元素列表比较如下IIIIII2018年F、Na、Cl、Ca(结合的化合物是HFN、O、Na、Cl(结合二氧化氮的颜色和O、F、Na、Cl(结合次氯酸钠与浓盐酸性质和制备推断元素)生成推断元素)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冷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推断元素)2017年N、O、Na、S(利用硫代硫酸钠及盐酸反应的现象推断)O、Na或Mg、Al、S(推断元素时没有涉及典型物质)Al、N、O、Cl(利用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2016年H、C、O、Cl(利用框图中隐藏的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甲烷反应推断元素)H、O、Na、S(推断元素时没有涉及典型物质)N或O、Na、P或S、Cl(利用氯化钠溶液显中性进行推断)分析发现该题型设计有如下特点和趋势:①除2018年全国I卷考查了长周期的钙元素以外,其余年份均只考查短周期四种元素。②题干设计多为原子结构特点、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结合典型物质的性质、制备、用途进行推断。③考得最多的是O、Na、Cl三种元素,近三年该题型从未考过的典型教材元素是Si。学科素养的考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试题依元素周期律,既可考查微粒和微观结构,还可考查物质性质乃至比较,体现出对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核心素养的要求。化学最重要的规律是元素周期律,依据规律确定性质属于逻辑推理,同样是证据推理的一个方面。三.学情分析案例一:1.(2015新课标卷一12)W、X、Y、Z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的沸点:W>XB.阴离子的还原性:A>Z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WC.化合物熔点:Y2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