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构筑组织健全、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的基层妇联组织,是推进妇女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和组织保障。近年来,**妇联以中央和省市党的群众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注重改革创新,力求重心向下,资源下沉,加强社会组织等力量的引领,在探索服务基层妇女群众的新路径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夯实妇联基层基础,推动基层组织改革创新近年来,全市各级妇联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扩大组织覆盖面,调动妇联干部积极性,构建完善服务妇女群众的组织网络。1、多层面扩大基层妇女组织覆盖。在**、区、街镇、社区(村)四级妇联全面建立的基础上,结合“两新”组织蓬勃发展、“互联网+”等时代特点,灵活设置妇女组织,让更多妇女加入身边的组织、用好身边的阵地、参加身边的活动、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比如在XX县区中山路国际名品街区、白下高新园区、金陵饭店等街区、楼宇建立妇联,在XX县区东山街道、溧水小博士培训学校等建立社会组织妇联,在**爱之翼儿童公益服务中心、奥体辣妈群等网络组织中建妇联,都是灵活建立妇联组织的新实践。目前我市已建立园区、街区、楼宇妇联33个,社会组织妇联33个,新经济组织妇联129个,机关事业单位妇联293个,妇联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2、多渠道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依托“党建”带“妇建”,以群团改革和换届工作为契机,重点加强社区(村)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向组织部门争取,在全市社区(村)20万党建民生专项经费中,确保安排一定比例妇女儿童项目经费,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实际需求。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全市社区(村)妇联换届工作的通知》,对妇联专兼职副主席,执委数量的规定比以往有大幅提升,吸纳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优秀女性加入妇联工作队伍。据初步统计,换届后,村级妇联兼职副主席和执委数量分别比换届前提高了119.1%和28.5%。3、多途径推动女性进“两委”。在新一届社区(村)换届过程中,为促进基层妇女参与民主自治比例不断提高,积极加第1页共7页强与组织部、民政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在相关部门出台的换届意见以及联合相关部门专门发文中,都明确提出妇女委员等指标要求,强调妇联主席进基层“两委”,从源头上为妇联组织和妇女参政争取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发放推进女性进“两委”工作培训手册300余本、主题宣传海报1500套、相关宣传品2万余份,并编发了微信微博加大网络宣传,营造基层妇女参选的浓厚氛围。市妇联还专门组建女性进“两委”培训师资队伍,赴各区开展专题培训5场次,培训妇女骨干、农村女性带头人、女大学生村官、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等近千人次。二、发挥妇儿之家作用,项目化拓展阵地功能为了打通服务基层妇女群众的“最后一米”,全市各级妇联着力加强基层妇女儿童之家阵地建设,让妇女群众在身边就能看得见妇联、有需要时找得到妇联。1、着力打造升级版妇女儿童之家。完善基层妇联阵地的服务功能,发挥“三工一团”作用,积极整合资源,引进社会组织,打造了一批“升级版妇女儿童之家”,使妇女儿童之家的活动和服务立足基层、面向家庭、见诸日常、取得成效。市级层面征集了20多个妇女儿童之家的优秀服务案例,发放到基层社区学习借鉴,其中台城花园的升级版妇女儿童之家工作经验在《中国妇女报》头版刊出。持续开展“百团‘四送’进百家”活动,市区两级妇联联合百个妇联团体会员、女性社会组织等于“三八”妇女节、国际家庭日期间走进社区“妇女儿童之家”提供服务,搭建为社区妇女儿童服务的新桥梁。2、市区联动打造“品牌特色之家”。在市级层面,继续深化家庭驿站服务体系建设,以15个社区和4个街道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实体“服务站”为平台,重点推进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进驻妇女儿童之家,俏红娘、全家福、百家宴等接地气的服务项目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各区妇联立足实际,创新特色,打造了一批基层妇联工作品牌。XX县区“七色花”家长工作室依托社区网格服务管理机制,在妇儿之家形成专职“家长”引领,“七色花”网格队伍参与,服务内容项目化认领的工作格局。XX县区“彩虹”家园品牌矩阵,涵盖社会组织、女性素质提升、家庭文明建设、权益维护等工作子品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