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一、人员配备及技术装备:1.矿井必须有负责地测防治水工作的管理机构。2.各矿须配备满足生产要求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并配备流速仪、高性能计算机及绘图系统;测量仪定期校验。二、技术管理:1.地测防治水部门必须具备三大标准(技术、管理、工作)。2.坚持定期科务会、周安全分析会、地测周汇报,会议记录齐全。3.应有年度地测防治水计划。4.地测资料、图纸、文件的管理应达到档案管理的标准。三、“四室”建设1.有专门的办公室、资料室、绘图室、仪器室。2.“四室”整洁,室内物品有序。四、矿山测量(一)测量基础工作1.3000-4000m工作面贯通工程,必须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并由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4000m以上工作面贯通或3000m以上的重大贯通工程须报公司审批。2.陀螺测量、煤堆测量、工厂沉降等测量工作符合要求。3.原始记录应符合技术标准要求。4.技术成果资料应符合技术标准要求。5.交换图应准确及时,数据和图相符。6.生产进度图填绘及时准确。(二)、掘进给线:1.中腰线标定及时、准确、无责任事故。2.3000m以上贯通测量应有设计、审批、总结,贯通精度符合相关规程规定。3.坚持巷道开门、贯通、停头、复工、停采等通知单制度。4.贯通通知单应按规程规定提前发送施工单位、矿分管领导及技术、安全、通风等单位。(三)、基本矿图:1.必备8种基本矿图:井田区域地形图、工业广场平面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主要保安煤柱图、井筒断面图、井底车场平面图、井巷平面图。2.基本矿图绘制要符合相关规定。3.内容、精度符合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4.符号、线条、注4记等符号图例。5.图面清洁、线条均匀、色泽准确。6.每3-6个月填绘一次。(四)、开采沉陷治理:1.各类防水、建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2.各种“三下”工程未有差错,且效果明显。五、地质基础工作(一)日常地质工作1.有正规的专用记录本,记录本齐全、不少页。每本每页都按顺序打印编号。2.记录本内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楚,数字无涂改。3.地质记录本上反映的外业工作情况要符合矿井地质规程的要求。(二)、图纸资料1.重点检查矿井主要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1:5000)、1:2000煤层底板等高线、工作面平面图(1:1000)、巷道素描图及有关卡片、台账,图纸内容要符合矿井地质规程及有关规定要求。2.井下调查的资料及时上图,内容绘制符合规范、图例要求。(三)地质报告1.煤矿不同生产阶段,必须具备相应的各种报告。2.矿井地质报告必须通过验收,结论明确,有针对性,能指导生产。(四)地质说明书1.煤矿各项采掘工程在设计施工前,必须按规定提交采区、回采、掘进说明书(三书)。2.“三书”有经总工程师签字批准的委托书。3.“三书”文字、图纸等数字相符、内容齐全。(五)地质报告1.有年报、月报、临时预报且必须文字和图纸。2.内容有地点、范围、对生产的影响、采取的措施。3.预报的结果应保证安全,无工程事故。4.以年为单位装订成册,妥善保存。六、矿井水文地质(一)水文地质基础工作1.水文地质图纸齐全、及时填绘。2.技术成果台账、资料内容齐全。3.原始资料记录内容符合要求。(二)水情水害预报1.生产矿井必须建立水文观测系统,定期观测。2.水情水害预报包括周分析、月报、季报、年预报,月、季、年总结。3.水害预报图表相符,内容齐全,定性、定量,措施有针对性,签字齐全。4.当月计划变更,存在水害隐患,应提前5-6天发水害通知单。5.预报结果准确,无透水事故。(三)防治水工程1.技术要求①防治水工程有方案、施工设计,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工程结束后有总结报告。②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各种探放水钻孔都有设计和施工措施。③对老巷积水、断层陷落柱、富水带等范围、补给路径等清楚,并有专门资料。④矿井每月一次防治水隐患排查,并有分析记录,公司每季一次防治水检查,有书面整改意见。3.工程质量①威胁矿井安全的钻孔封闭不良均经过处理,达到防水要求,②各种煤柱留设符合相关规定。③防探水钻孔的质量达到规程及条例的要求。(四)邻矿关系:对井田范围内关闭的小煤窑进行调查、分析,记录在案。对其分布、开采范围、对生产矿的危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