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下水评价等级本项目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规定的Ⅲ类建设项目。本项目位于***产业园内,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层(Q4dl+e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上亚组(J2s2)砂岩及泥岩。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覆盖层松散介质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含水性一般,富水性不高,项目周边不存在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二、水文地质条件1)地层项目厂区所在地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层(Q4dl+e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上亚组(J2s2)砂岩及泥岩,该组地层为暗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灰白(灰紫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按其岩性及垂向空间分布分述如下:(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强-中等风化砂泥岩碎块石、粉质粘土组成。碎石含量约25%~44%,粒径一般20mm~160mm,间隙充填可塑状粉质粘土,松散-稍密,稍湿。系平场修路回填而成,回填时间约2年。(2)粉质粘土(Q4dl+el)黄褐色,表层含植物根系,局部夹少量砂泥岩碎石,呈可塑状,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厚薄不均。(3)砂岩(J2s)灰白色,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少量黄褐色强风化砂岩为钙泥质胶结。岩芯较完整,呈柱状,为较硬岩。砂岩为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岩层,强风化砂岩,受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的综合作用,岩层破碎,强风化砂岩取渗透系数1.2m/d(经验值),为透水层;中等风化砂岩渗透系数为0.174m/d,为弱透水岩层。强风化砂岩富水性受大气降雨影响显著,岩层破碎,有利于水的储存,富水性较中等风化砂岩好,为中等富水层,中风化砂岩为弱富水层。(4)泥岩(J2s)紫褐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砂质含量重,偶夹灰绿色团斑、砂质条带。岩芯较完整,呈柱状、短柱状,为软岩。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渗透系数较砂岩小,强风化泥岩受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的影响,取1.2m/d(经验值),为透水层;中等风化泥岩渗透系数为0.0216m/d,为弱透水岩层,其富水性受大气降雨影响显著,特别是强风化泥岩,受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的综合作用,岩层较破碎,有利于水的储存,为中等富水层,中风化泥岩为相对隔水层,为弱富水层。2)含水层据调查分析,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覆盖层松散介质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1)第四系覆盖层松散介质孔隙水第四系覆盖层松散介质孔隙水主要为填土层和粉质粘土层孔隙水。场区素填土厚度2.0m~4.0m,为相对透水层,不利于地下水的存储,降雨形成的孔隙水多下渗入粉质粘土层或形成地表径流排泄,部分通过地表蒸发,填土层无稳定的潜水位。粉质粘土几乎分布于整个评价区,斜坡地带分布厚度较薄,在地势低洼的沟谷区,厚度一般为0.0m~6.20m。粉质粘土分布的低洼地区,粉质粘土层中常年有水渗流,低洼地带的梯田常年有水,可见清澈的水坑,但随季节性变化,久旱即干,无稳定的水位。(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构造裂隙与风化带网状裂隙中,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与地表渗流相互补给,主要沿裂隙向地势低洼地带排泄,其中中等风化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储水条件差,水量贫乏;砂岩为相对透水层,砂岩中地下水主要受裂隙控制。总体来说,本区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类型分为第四系覆盖层松散介质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因此,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按类型阐述如下:1)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覆盖层松散介质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填土和低洼地带的粉质粘土中。枯水季节填土层中几乎未含水;粉质粘土分布的低洼地区,粉质粘土层中常年有水渗流,低洼地带的梯田常年有水,可见清澈的水坑。第四系覆盖层松散介质孔隙水受季节影响大,主要是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下渗补给,其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透水性好,在自重作用下沿孔隙向下渗流至相对隔水层后横向运移,向地势低洼处排泄。2)基岩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