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灾害简述摘要: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等带来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大部分的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也有一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我们只有认清我国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了解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严谨的防御计划和措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关键词:地质灾害、现状、防治措施1中国地质灾害的现状调查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玛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复杂的地球动力作用形成了中国大地构造和地形的基本轮廓,也是形成中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的根本原因。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可从西向东,大体以贺兰山一六盘山一龙门山一哀牢山,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武陵山~雪峰山为界,将中国分为三大地质灾害区(大体与中国地形三大台阶划分接近,又略有差异)。西区为高原山地,海拨高,切割深度大,地壳变动强烈,构造、地层复杂,气候干燥,风化强烈,岩石破碎,因而主要发育地震、冻融、泥石流、沙漠化等地质灾害。中区为高原、平原过渡地带,地形陡峻,切割剧烈(相对切割深度为最大),地层复杂,风化严重。活动断裂发育,因而主要发育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面变形、黄土湿陷、矿井灾害等地质灾害。东区为平原及海岸带和大陆架,地形起伏不大,气候潮湿且降雨量丰富,主要发育地震、地面变形等地质灾害。目前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省、区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苏、山东等则是采空塌陷的严重发育区。地面沉降灾害主要发生在沿海城市。目前全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地段)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2中国地质灾害产生的重要原因2.1气候条件因素不同的气候环境可以引发不同的地质灾害,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很少,容易产生土地沙漠化;而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运城市降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可达945.8mm,而且夏季经常有暴雨,这类降水量很足的条件就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2地形地质因素我国各地区的地形和地质有很大的不同,特定的地质与地形是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条件。运城市地处山地型高原,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土质湿陷性大,降水量集中,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动力条件充分。可以说,很多地质灾害的诱发原因都是地质地形因素。2.3人为因素近几年我国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与我国为了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矿山开采、切坡修路、建房切坡等活动有关,这些活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破坏了地质环境在天然地质作用下的平衡,从而引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等地质灾害都与人为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3中国地质灾害减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3.1对潜在灾害体早期识辨差,“灾后”研究多我国目前研究并采取减灾措施的滑坡实际上大多为已经发生过滑动,并且滑坡的滑带、前缘剪出口、后缘边界等滑坡要素较为清楚。这些滑坡实际上是滑坡堆积体,其产生严重灾害的机率大都消除。由于通过数十年的调查和防治工作,特别是在城市区,老滑坡的分布及性状基本了解,许多滑坡均注册登记,并制定了防灾预案,或采取了工程治理,因此老滑坡的复活成灾损失相对较小。我国目前成灾最严重的大多为新生的滑坡,因此应该加强滑动前的研究。如何加快潜在灾害体的辩识,难度非常大,可采用分层次的方式开展潜在灾害体的识辨。①区域研究:提高调查精度,在灾害易发区开展大比例尺的调查;②灾害评估:结合工程建设,对“动土”的地方开展精细的环境工程地质调查,有针对性地作出地灾危险性评估;③新方法技术研究:建立3S-based滑坡标识体系,与暴雨、地震和工程活动相结合,作出风险区划。3.2西部大开发中突发性地质灾害问题突出3目前,兴建西部铁路、公路的规划正在进行,许多线路通过地段地质条件复杂,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由于大规模的开挖将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而随意弃土石将引发泥石流灾害。同时,西部地区城市化加强也引发了不少严重的地质灾害。我国西南、西北不少县城,甚至城市位于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