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小学四年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文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人侵、民族危机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这酋歌曲是m汉作河、聂耳作曲。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午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一首多乐句的一部曲式结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这分解式的大三和弦是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乐思展开的主导动机。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哨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歌曲中二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2结尾再三强调“前进”二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大部分都会唱我国的国歌,歌词也能背出来,但是对歌曲的节奏、速度、音准方面把握不好,更加无法唱出国歌庄严、奋进的精神。在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唱国歌的声音小、音不准,甚至还有些学生在做小动作,不严肃对待升旗仪式。[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号角式的音调及奋勇前进的精神,培养学牛的爱国主义情怀。2.过程与方法:在音乐情景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表现力,培养音乐感受力及鉴赏能力。3.知识与技能: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进吵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背景明白作曲者的创作意图,掌握重音、三连音及渐强记号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使之更有感情地、准确地唱好歌曲。[教学方法]:示范法、合作学习法等。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以列举几个国家的国旗和国歌相关知识引入中国国歌和国旗。(二)感受国歌1.体会国歌的庄重观看香港回归仪式上升国旗、人民大会堂奏国歌、外交仪式上奏国歌的情景。问题:当你看到国旗在香港回归仪式上徐徐升起,当你听到国歌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响起,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感受奥运会升国旗、奏国歌的心情观看奥运会获得中国首枚金牌的许海峰的比赛和颁奖仪式图片以及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视频。许海峰安徽人,由此而激起学生的共鸣。设计意图:观看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生活当中能强烈感受到民族自亲感的事情,初步激起对国歌的感受。3.小结;感受国歌的庄严。设计意图:通过感受生活中重大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国歌演奏,让学生体会国歌庄严的情感。(三)了解国歌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板书)1.了解国歌创作背景设计意图:由于小学生对我国的历史了解不多,如果老师来说学生会听不懂,能让学生大致了解国歌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从而初步理解国歌。2.提出问题,引人国歌问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曲者、作词者是谁?”问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叫什么?”(老师简要介绍什么是义勇军)问题三:“((义勇军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四)歌唱国歌1.初听歌曲,说感受。(庄重、磅礴、大气)2.分句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唱好以下三个乐句:HYPERLINK"http://www.musicedu8.com/Article/UploadFiles/201311/2013112419301979.jpg"①让学生先读这句歌词,在语气中感受重音记号的作用(有重音记号的演唱是需加力、加气),然后唱一唱。设计意图:为什么“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要用重音记号?让学生感受音乐创作与语言的关系。HYPERLINK"http://www.musicedu8.com/Article/UploadFiles/201311/2013112419335616.jpg"①让学生唱一唱这个乐句,感受音乐旋律的走向及情绪。②再唱一唱这个乐句,体会三个“起来”的不同力度。设计意图:旋律的走向从低到高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连续用了三个“起来”,并且还用渐强记号?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反复的演唱中体会。③讲解音乐知识:旋律进行:上行:旋律由低到高的连续进行叫做“上行”。④编创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