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激情篮球1.队员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队员通过眼、耳获得的信息,是如何经过自身的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的?3.队员要有良好的表现,身体的各个器官同样需要协调配合,这又是如何实现的?4.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概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作用;3.概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1.辨别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一、人和动物的调节机制1.种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2.特点:(1)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更迅速、准确;(2)体液调节受神经系统的影响。思考:为什么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更迅速、更准确呢?二、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点拨】①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②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速度快;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广、速度慢、时间长,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使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且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一个神经元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三、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髓鞘细胞核胞体轴突神经末梢一个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四、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静息时静息电位:内负外正++++----++--++--适宜刺激产生负电位→传递负电位+++++++-+++-++①②③④⑤⑥适宜刺激神经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负电波沿神经传导,这个负电波叫做动作电位,也就是神经冲动。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反应,称作兴奋。因此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兴奋: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Na+静息时的极化状态——“外正内负”膜外膜内膜外++++++++++++++----------------------------++++++++++++++K+K+K+K+Na+Na+Na+Na+K+Na+Na+Na+K+K+K+Na+膜外膜内膜外++++++++++++++----------------------------++++++++++++++K+K+K+K+Na+Na+Na+Na+K+Na+Na+Na+K+K+K+K+K+Na+Na+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Na+膜外膜内膜外++++++++++++++----------------------------++++++++++++++K+K+K+K+Na+Na+Na+Na+K+Na+Na+Na+K+K+K+K+K+Na+Na+复极化过程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刺激局部电流方向传导方向⑴传导过程:⑵传导形式:局部电流。可以是双向的。刺激⑶传导特点:刺激→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未兴奋部位。【例】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1)a、e处于静息状态。(2)a~b、b~c、c~d、d~e段离子的运输方向及运输方式。【解析】选C。a~b段为去极化过程,Na+顺浓度梯度内流,方式为被动转运,不消耗能量;b~c段的Na+继续内流;c~d段为复极化过程,K+外流即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该过程不消耗能量;d~e段的K+继续外流。五、突触的信号传递⑴突触的定义: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处叫做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在突触处,神经末梢的细胞膜。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肌膜,较厚,有皱褶。⑵突触的结构:轴突与树突相接触轴突与胞体相接触1.突触(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胞体膜或树突膜)兴奋兴奋突触A神经元轴突兴奋化学递质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B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传递过程:单向传递(解释原因)4.传递方式:3.传递特点: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原因——化学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过程:形式:局部电流双向特点:刺激→电位变化→电位差→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未兴奋部位1.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会出现()A.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