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城关镇刘湾小学刘海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识记字型。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3、通过学习,认识雷锋叔叔,知道雷锋叔叔的故事,并学习他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发现身边的“活雷锋”。教学重点、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实物展台、雷锋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还记得吗?在大山的深处,有热情的泉水娃娃为大自然和人们做许多好事。有一位叔叔,他也热情地帮助着身边的人们,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生回答)2、师:是呀,他就是──雷锋。(板书:雷锋叔叔)3、师:雷锋叔叔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大家都很想念他,都想找到他。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六课。(板书:你在哪里)。4、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请大家小声地把课文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懂的字请课文下面的拼音来帮忙吧。(自读课文)2、把字音读准了吗?在学习小组里开火车检查一下。3、字音读准了,能把课文读通顺吗?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吧。比比,谁读得好。同桌互读,互相正音。4、谁愿意读一读课文?(指名)你想请几位小伙伴和你一起读?(渗透诗歌的小节划分)三、再读课文1、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开动脑筋想一想:⑴雷锋叔叔到过那里?⑵他在那里做了什么好事?边想边做上记号。生再读课文。2、学习小组交流答案。3、班级交流:板书:长长的小溪抱着迷路的孩子弯弯的小路背着年迈的大娘4、师:儿歌的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迷路的孩子?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年迈的大娘?(班级交流。)5、师: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部分,用上喜欢的方式自己读一读吧。(生自读课文段落。)四、朗读交流1、请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当评委,做点评,说说哪里读得好?人家是怎么读的?2、喜欢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3、听了同学的朗读,闭上眼睛做了想象,如果你是那个迷路的孩子,或是年迈的大娘,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4、雷锋叔叔在长长的小溪边帮助了迷路的孩子;在弯弯的小路上帮助了年迈的大娘。他还会到哪儿呢?我们一起把第六节读一读。5、师:儿歌后面的一位小姐姐提了一个问题,是什么?指名读问题,交流答案。是的,谁为人们做了好事,谁就是“活雷锋”。6、儿歌读一读,把喜欢的句子或小节背下来。(交流背诵。)五、课堂小结雷锋,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影响了多少人!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吧!六、布置作业:利用一周的时间为身边的人做几件好事。板书设计: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小溪小路抱、冒、背、踏泥泞──足迹荆棘──汗滴课后反思:1、以疑促读,以读促思“学贵有疑”,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怎样质疑。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能带着问题去读,让“读”的目标明确,在熟悉了雷锋叔叔送迷路的孩子回家和背年迈的老大娘回家这两个感人的事迹后,我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雷锋叔叔还会出现在哪里?雷锋叔叔是怎样一个人?有了疑问后,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大增,阅读的目的明确了。学生在认真朗读课文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这样的结果是显著地提高了效率,较好地完成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2、注重感悟,重视积累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并且还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本篇课文的语言文字很美,读起来特别富有诗的韵味美。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来感悟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这时教师再做适时指导,让他们有所感触,有所感想;同时还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如“蒙蒙细雨”、“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等词语,并学会用其中的形容词扩展填空。但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比如:对于重点句子“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中的“雷锋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