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一历史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VIP免费

初一历史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_第1页
1/27
初一历史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_第2页
2/27
初一历史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_第3页
3/27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北魏宋、齐、梁西魏东魏梁北周北齐梁、陈隋陈一、北方政局政权分立、分裂混战、民族融合(鲜卑族拓跋部)北朝的更替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1、北方长期分裂北方政局2、多个少数民族建立政权3、鲜卑族统一北方4、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大兴安岭建立北魏进入中原迁都平城统一北方北魏的情况:1、中央和地方官吏没有俸禄,贪污严重。2、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是游牧生活与汉族的农业相结合的形态。3、地方富商以权谋私,无所不为。4、两种不同的文化相撞,一直以来“以胡治汉”、“胡汉分治”进行统治。民族分化严重,不利于统治。如果你是北魏统治者,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根本目的:1、缓和民族矛盾2、接受汉族先进文明3、改变落后情况4、巩固北魏鲜卑族的统治。(二)改革措施:冯太后改革政治上:经济上: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仿照汉制)集权中央、实行“三长制”俸禄制均田制汉化政策冯太后谥文明皇后。(442-490年),汉族人,在北魏推行改革,取得成功。国力自此迅速增强,并促进民族融和。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女政治家之一。孝文帝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平城洛阳结合课本内容,说说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阳?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种“计谋”?北魏原都城平城偏北1、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2、鲜卑族旧贵族势力强大3、不离开旧环境也很难让鲜卑贵族普遍接受汉文化。因此毅然决定迁都洛阳。计谋:1利用兴师动众倾国而出的举动2利用道路艰难疲惫不堪的情形3利用群臣害怕南下打仗的心理4利用到达洛阳既出事实的现状汉服胡服“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资治通鉴》与汉族通婚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墓陵穆独孤刘步六狐陆贺楼楼鲜卑姓氏改为汉姓(三)孝文帝改革的作用1、促进北方经济恢复发展。2“”、促进民族大融合。三、民族大融合特点:(1)胡人汉服、汉人胡食;(2)日常用具相学习(1)南北互使、南北互市;说一说:民族的大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你能否举例说明?(2)北方融合、南方开发。南北往来社会生活隋唐男服隋唐女服唐装的“宽衣大袖”是礼服,“窄衣窄袖”的是常服。汉族妇女做馒头、烙饼汉族士大夫在烧烤北齐《校书图》中胡床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北齐《校书图》中的床榻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在隋朝统一前的270年里,北方多个政权分立,其中只有两个政权曾统一黄河流域,这两个政权是()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建立北魏的民族是()A.汉族B.氐族C.匈奴D.鲜卑3.孝文帝为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将都城迁至()A.平城B.洛阳C.长安D.建业4.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不属于此范围的一项是()A.胡服骑射B.胡人汉服C.汉人胡食D.汉族改变席地而坐习俗CDBA二、历史回顾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请回答:1、魏主指谁?2、此诏令提出什么改革?3、诏令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是什么?孝文帝改鲜卑为汉姓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资治通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初一历史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