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蒙古的兴起蒙古帐幕车我国北方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长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统一前,草原上的争战情景: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谢再善译《蒙古秘史》当时蒙古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12世纪时蒙古的社会状况{内——各部混战外——女真压迫1206年,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蒙古政权的强大对内征讨对外扩张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对内与金、西夏、南宋作战,对外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时期的领土扩张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一个地跨欧、亚两洲的蒙古帝国诞生。1、完成了蒙古的统一大业(最重要)。2、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政权。3、领导蒙古人民反抗金的压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的词句)成吉思汗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夫吗?谈谈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墓公元1227年,蒙古消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故于军中。相继继位的窝阔台、蒙哥和忽必烈继续南下西征,不断开辟新的疆土……忽必烈继承汗位,后定都大都,1271年建立元朝,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元朝统一全国蒙古(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定都大都元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灭金。1246年,灭吐蕃。1253年,灭大理。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建立的时间:1271年元朝建立者:忽必烈都城:大都(今北京)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统一中国。北至北冰洋西北到新疆、中亚地区西南至西藏、云南南至南海诸岛东南至琉球东北至今库页岛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思考: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西晋的短暂统一隋元1、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革?2、忽必烈改革的内容?为巩固蒙古族在中原的统治仿效中原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重视发展农业,推广棉花等交通得到空前发展(1)政治上:(2)经济上:(3)交通上: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用汉法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溯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元)许衡原文大意:考察前代,北方少数民族完全占据中原后,一定要推行汉法,才能统治长久,所以北魏、辽、金统治时间最长。其它不行汉法的少数民族政权都相继败亡。这种情况在史书上有详细记载,看的明明白白的。元朝处在漠北时,还顾不得考虑这个问题。而处在现在的形势,不用汉法就不合时宜了。(1)政治上:仿效中原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中书省行中书省行中书省行中书省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行省制度;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朝疆域图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中书省宣政院辖地影响: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行政区划的基础。行省制度目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内容: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大都及周围大片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用: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2)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推广棉花的种植,使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3)交通上:得到空前发展1、开凿两段新运河,便利南粮北运;2、开辟海运航线,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海上“丝绸之路”盛行;3、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1、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抵大都;通惠河、会通河回顾:隋朝大运河(P87)2、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3、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元代驿站示意图1、开凿两段新运河,便利南粮北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