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盈亏问题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题】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若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则提前2小时到达;若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则迟到3小时,甲地和乙地相距千米。2、把一包糖果分给小朋友们,如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如果每人分16粒,则3人分不到,这包糖有粒。3、暑期前借图书,如果每人借4本,则最后少2本;如果前2人借8本,余下每人借3本,这些图书恰好借完。问共有书本。4、农民锄草,其中5人各锄4亩,余下的各锄3亩,这样分配最后余下26亩;如果其中3人每人各锄3亩,余下的人各锄5亩,最后余下3亩。锄草面积是。5、四年级学生搬砖,有12人每人各搬7块,有20人每人各搬6块,其余的每人搬5块,这样最后余下148块;如果有30人各搬8块,有8人各搬9块,其余的每人搬10块,这样分配最后余下20块。共有块砖。6、有一班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9人。这班有人。7、一些桔子分给若干人,每人5个余10个桔子。如果人数增加到3倍还少5人,那么每人分2个还缺8个,有桔子个。8、有一些苹果和梨,苹果的数量是梨的4倍少2个,如果每次吃掉5个苹果和2个梨,当梨吃完还剩下40个苹果。有个苹果。9、小明花19元买了10本练习本和10支铅笔,他还有余钱。如果要买1支铅笔,就多0。3元;如果再买一本练习本就少0。2元。小明原有元。10、小明从家到校,如果每分钟120米,则早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90米,则迟到2分钟,小明家到学校米。【参考答案】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若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则提前2小时到达;若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则迟到3小时,甲地和乙地相距200千米。分析:根据“若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则提前2小时到达;若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则迟到3小时”速度差为(10-8)=2千米,路程差为(10X2+8X3)=44千米;则按时到的时间是44一2=22时,然后根据“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则提前2小时到达”用10X(22-2)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正点时间:(10X2+8X3)一(10-8),=44一2,=22(小时),(22-2)X10=200(千米);答:甲地和乙地相距200千米。故答案为:200。点评:解答此题应认真分析,根据盈亏问题解法,先求出按时到达的时间,进而根据题意解答即可。2、把一包糖果分给小朋友们,如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如果每人分16粒,则3人分不到,这包糖有80粒。分析:由题意可知:每一人少分16-10=6粒,则少16X3=48粒糖果;用48一6得出小朋友的人数;然后根据“如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用人数乘10即可求出糖果的数量。解答:解:(16X3)一(16-10)=8(人)8XX10=80(粒)答:这包糖有80粒;故答案为:8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小朋友的人数,进而根据题意,得出结论。3、暑期前借图书,如果每人借4本,则最后少2本;如果前2人借8本,余下每人借3本,这些图书恰好借完。问共有书14本。分析:“如果前2人借8本,余下每人借3本,这些图书恰好借完”,这个已知条件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每个人借3本,则多8-3X2=2本”这样原题可变成“每人借4本,则最后少2本;每人借3本,则最后余2本;”比较两个条件,书的总数的变化差2+2=4(本),每人借书的变化差是4-3=1(本);这两个差是相对应的,相除可以求出借书的人数。解答:解:借书的有多少人?(8-2X3+2)一(4-3)=(8-6+2))一1=4(人)4X4-2=14(本)。答:共有书14本。点评:通过观察、比较题中已知条件,研究对应数量的变化,寻找答案,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4、农民锄草,其中5人各锄4亩,余下的各锄3亩,这样分配最后余下26亩;如果其中3人每人各锄3亩,余下的人各锄5亩,最后余下3亩。锄草面积是82亩。分析:由“其中5人各锄4亩,余下各锄3亩,这样分配最后余下26亩“可得,若其中5人各锄5亩,余下各锄3亩,则余下21亩;由“如果其中3人每人各锄3亩,余下的各锄5亩最后余下3亩。”可得,如果第人都锄5亩,则田还不够3亩。上面两种情况差24亩,据此可列式计算。解答:解:上述第一种情况锄3亩的人数为:24一(5-3)=12(人),则共有人数:12+5=17(人);面积:5X4+12X3+26=82(亩)。答:除锄草面积是82亩。故答案为:82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