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增城区实验小学古小欢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设想。一、说教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能够借助工具书来自主学习生字词,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现代小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比较缺乏,爱国情感比较淡薄。本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技能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说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等一些常识,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积累优美词句。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重要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三、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四、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史书的一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在课前会布置学生了解相关的资料,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或英法联军等资料。在此基础上,我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为学生理解课文作好铺垫。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圆明园的景象,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如“剔”“瑶”“侵”“瑰”等字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脉络,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出发点,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介绍“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我会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