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解析D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37年”,这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之年。4.D口号①是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口号②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期间提出的,口号③是1895年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提出的,口号④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②①。5.C《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创作的。6.B“沪平通车至济南”和“津浦客车通车至沧州”说明平津形势紧张。从空间上考虑不可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不可能发生在内战爆发后长江以北都惨遭战火蹂躏的时期。7.B此题考查外国侵华史以及在中国谋求的各种特权。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军。8.C由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的现象可以推断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再据题干中的“边区”可知此情况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9.B注意题干中“夺我东三省”(9.18)这个关键信息。10.D这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注意歌词中的“驱除仇寇”是指驱除日本侵略者,“复神京”是指收复北京。13.C分析:A、B两项不符合史实;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应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应排除。14、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这四次战役特征的认识,符合“引敌深入”、“予敌主力以打击”等特征的是台儿庄战役。15.C1942年、国统区、军人。关键在于读懂材料“全民族抗战”。17.B“扬子江”“敌后”是指在长江淮河一带的敌后根据地与敌进行英勇斗争的应是新四军。八路军活动在北方地区,黄河流域,义勇军和抗日联军活动主要在东北。18.D分析:A、B为中共提出的,应排除,持久抗战是毛泽东的观点,排除C,从国民政府抗战期间的多次组织大规模会战看,是在抗战中与敌拼人力、物力上的消耗,从“南京—武汉—重庆”的迁都路线看,是在以空间的转移拖延时间、拖垮敌人。19.A。由‘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这一句话,可以得出,美国《时代周刊》把蒋介石描述成A。20.C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AD不合史实,B是次要的。21.D从试题中的时间可以判断此时我国正处在全面抗日时期,而此时专利以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不难得出其主要原因在于适应战争的需求。22.参考答案(1)英国求援中国;中国保卫滇缅公路。(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发表《开罗宣言》。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