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D军功爵制——战国秦朝,察举制——两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科举制。7.B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8.D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制词语“元朝”,排除法:科举制——隋朝,排除A;殿试成为科举定制——北宋,排除B;科举八股文体——明清时期,排除C;D元朝建北京孔庙,实行科举制说明元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9.B北宋设转运使,掌握地方财政,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10.D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11B楚汉战争中项羽面临“四面楚歌”,最终战败,西汉建立后,吸取教训,故“楚歌”流行,所以选B项。12A刘邦的话是两层意思:一是限定只有刘姓才能当诸侯王,二是没有刘姓皇帝的批准,非刘姓的人没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很显然刘邦此举之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13C前两句诗是说渔阳一带的叛乱发生,结束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糜无度的生活(因为“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创作的)。因此反映的应是安史之乱。14C中国历史上北宋为了解决地方藩镇割据的问题,采取了“重文轻武”的策略,而且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剥夺了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16B可以从图上所表示的地理名称判断,如天竺,大食,新罗判断,是唐朝时期的称呼。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同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亚欧许多国家。1.⑴清朝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蒙古部落与朝廷的关系更加密切;(2分)康熙认为修德安民方是守国之本,(1分)随着军事武器的变革,长城的原有的防御作用降低(1分)⑵康熙主要从政治,军事角度来认识长城;(1分)今天我们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认识长城,认为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顽强抗争精神的象征(或: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3分)2.(1)最高统治者,被统治者,(2分)有限定的公民(除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以外的居民)(1分)(2)主权在民,(2分)特征:政权:少数服从多数。(1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分)价值:任人唯才。(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