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培训细则word版急诊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多界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与临床各专科既密切关联,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其服务于任何急性病症(包括心理急症)和急性创伤等病人,业务涉及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危重症监护等。急诊医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时效性,即:在有限临床资料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挽救病人的生命,稳定病情,减轻病人的痛苦。因此,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医师需要掌握更加宽泛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和方法来挽救病人的生命。一、培训目标本阶段为二级专科基础培训,目的是通过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好急诊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学会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了解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能以人为中心,掌握急诊医师特殊的“四步(判断、处理、诊断、治疗)”临床思维模式,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的独立判断和快速诊治,并能够基本具备独立诊治常见危重症病人的能力;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常见急症的鉴别诊断以及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达到具有独立从事急诊科临床工作的能力。同时具有基本的临床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专业外语阅读能力、指导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能力、对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医学科普教育的能力。二、培训方法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总则规定,将学习本专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综合临床思维能力,规范临床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的要求贯穿培训全过程。完成其科室轮转、学习病种、病例(在必选轮转科室时必须手写大病历)和技能操作要求,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采用在临床轮转的同时进行理论授课、模拟培训和临床带教的培养方法,通过使被培训者参加规范化的临床实践,加深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各门类知识的关联和应用。理论课程的设定以及临床科室的轮转应当着重于急诊医学相关知识和学科,以在急危重症出现概率较高的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相关专科。急诊科住院医师培训临床轮转安排表轮转科室时间(月)内科:呼吸内科/呼吸监护室(RCU)2心血管内科/心脏监护室(CCU)2神经内科1消化内科1其他(血液、内分泌、肾内等)1感染科1麻醉科1急诊科(含EICU3~4个月;院前急救0.5个月)14综合重症监护室(ICU)2外科:普通外科1创伤外科或骨科1神经外科1心胸外科1妇产科(急诊)11耳鼻咽喉科或眼科(门诊)任选1个影像科(以放射为主)1可选儿科、皮肤科门诊1合计33三、培训内容与要求在各学科轮转中,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各学科的临床思维、工作方法,并学习与急诊医学密切相关的常见病症的诊疗技术;熟悉和了解各专科专用的医学理论和诊疗技术。(一)呼吸内科/RCU(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症[包括:呼吸困难、咯血、支气管哮喘、急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源性心脏病、气胸、胸膜炎/胸腔积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衰竭、肺血栓栓塞症等]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氧气治疗的方式、方法及各种临床选择;血液气体分析、常见肺部疾病X线胸片的诊断;无创呼吸机的使用。熟悉: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肺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非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肺功能检查常见参数的临床意义。2.基本要求:3.较高标准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1)病种及例数要求(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临床医学相关能力培养内容最低数量专业外语文献读书报告或笔记1篇/2月协助临床教学(理论课、实习课)2次参与临床科研活动1次(二)心血管内科/CCU(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心脏的电活动及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心肌血液供应特点;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包炎等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常用心血管药物的适应证和使用方法;心血管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如心电图检查与诊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