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新课标修订,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阐明人才培养要求,引导和促进学习方式和育人模式的根本转型,实质性地推动和深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明确树立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观,深刻理解核心素养评价的性质和要求,构建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日常评价实践。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也为考试评价提供了依据。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框架下的“学业质量”,主要是以学科知识点为纲,以识记、理解和应用为质量水平的质量观念。在这种质量观下,我国的考试评价更多指向碎片化知识和孤立技能的习得与熟练程度,强调确定性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是一种教育的分类方法,根据教育目标可以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该教育方法指出,问题有简单和复杂,按照学习目标进行提问。今年通过研修网学习,让我对一节好生物课的标准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一.关注学生,面向全体。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而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生物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二.关注过程,在活动中学习三.注重应用,学用结合。回复查看回复(0)许鸿清2019年04月29日14:46赞(1)回复查看回复(0)年通过研修网学习,让我对一节好生物课的标准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一.关注学生,面向全体。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而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生物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