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基础卷语文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估量(liàng)诽谤(bàng)忌恨(jì)卓有成效(zhuó)B.诅咒(jǔ)悼念(dào)驱逐(qū)豁然开朗(huò)C.寻常(xún)给予(geǐ)勒令(lè)繁芜丛杂(wú)D.肤浅(fū)诬蔑(miè)要素(yào)得心应手(yìng)【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普通话字音识记能力。选项中大多为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分析时,可根据词义辨识。A项,“估量(liàng)”应为“估量liáng”或“估量liɑng”。B项,“诅咒(jǔ)”应为“诅咒zǔ”。C项,“给予(geǐ)”应为“给予jǐ”。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B.我们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C.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D.电影《少年的你》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校园霸凌”事件,直面振聋发聩的校园现实,将青春与成长、暴力与温暖、保护弱者等社会责任的现实话题重新带到观众的眼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以及所在的语境。A项,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符合语境;B项,毋庸:无须。符合语境;C项,载诸史册:记载在史书里。符合语境;D项,振聋发聩: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此处用来形容“校园现实”,既不是响声,也不是语言文字,使用对象错误。故选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根据教育部2017年年底颁布的《指导目录》,如果选择传统的物化生,大概只有不到20个专业不能报考;如果选择了物理,大约500个左右专业都可以报考。B.人们哀叹传统媒体、报纸及刊物的式微,并不仅仅是担心“报”死了或是“纸”死了这么简单。人们对硬新闻的漠不关心,对娱乐的过度追捧,对错误的麻木不仁,才是这个时代面临的更为迫切的问题。C.教养是指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它不仅无关身份、贫富及文化,而且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举手投足间。D.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A项,语义重复。“左右”和“大约”重复;B项,不合逻辑。“传统媒体、报纸及刊物”属于概念并列不当。C项,无递进关系。“不仅”“而且”误用。D项,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中“空白”一词用来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B.“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该比喻旨在赞颂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中“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D.“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