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长春版小学语文年级三年级上册教师徐秀梅课题《小小的山村》课型阅读教学授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节数三维目标1、通过品词析句,了解山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使学生喜爱乡村,感受山村的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3、采用“读、悟、赏”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1、品读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用词的准确与生动。难点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小山村的美,培养想象力。关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备课、制作课件。学习者特征分析小学三年级儿童的认知发展,缺乏抽象性,思维活动依赖具体的事物和经验的支持。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老师的偏爱。他们的起点水平较低,因此老师要选择相对简单的内容组织教学,他们易接受新知识并善于发问,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可塑性强。喜欢接受表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对于事情不会要求寻根问底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小小的山村,是描写的一个小山村的美。光用文字去体会,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入情入境,因此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制作精美的课件,在学生读文后再利用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达到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之中主要以“导学”形式,教师为主导,也就是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开展,生成的体验,练习的设计都是教师来引领的,教师利用帛作的课件带领学生走进“小小的山村”去读,去品。教师与学生始终都是以平等、商量的口吻建构学习内容或过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上学生的感悟,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课件。引导学生去品读课文。教学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资源准备在网上搜索符合《小小的山村》课文内容的图片,再利用当地的优势自己动手拍我们家乡小山村的美景的照片。应用于教学之中。时间内容与过程学与教方法、手段一、直接引入:这节课我们来上语文课,继续学习小小的山村(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指导“小小的”读法。先复习上节课的字词。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感受“首尾呼应”的写法。(1)来到小山村,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2)找出带有“山环水绕”这个词的句子,什么样的样子是“山环水绕”引出1段和7段。反复读一读,感受首尾呼应。指导问句的读法。(3)这两句话都有“小”,找出其他自然段中的“小”,划出来,读一读相关语句,你从哪里感受了这座山村的“小”。2、感受山村的小(1)学习第二自然段:师:“它坐落在深深的山谷里”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同高高的山峰相比,我们的小山村确实显得有些小。指导“深深的”“那么小”的读法。师:引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板书:“……即使……也”。实际应用这个关联词。填一填,1、这道题太难了,即使你(),也()。2、这块石头那么重,即使你(),也()。师:再读第二自然段,除了这一段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这座小山村的小。(2)学习第六自然段:师:读一读这句话,板书(……像……)这是一个什么句式(比喻句),填一填:把()比作(),用“……像……”说一句话。师:小山村像一颗珍珠,你见过珍珠吗?大约有多大?(师生做动作)这么小的珍珠“别”在大山的衣襟上,“别”字(板书:别)更加突出了这座小山村的小。(品读第二、第六自然段)3、感受山村的美(1)师:“别”用的准确恰当,在课文第5自然段同样有一个字也运用的巧妙,找一找(贴)。(2)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家家户户像贴在半山腰上”哪个字用的好(贴),每当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贴什么?(对联、福字)作者把小山村看成工艺品,从中体会到作者对小山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一层房子一层楼”(看图)山村的房屋依山的地势而建,有的建在山脚下,有的建在半山腰。远远望去,一层层,很有梯度,这正式大自然带来的美。直接导入引导学生找出小山村的“小”进入教学。课件出示图片帮助理解“山环水绕”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找到关键句子进行品读。课件出示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教给学生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以便学以致用。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