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史综合题VIP免费

中国古代史综合题_第1页
1/2
中国古代史综合题_第2页
2/2
中国古代史综合题一、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随着中国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外交格局的确定,对于丝绸之路的关注也再次升温。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亚三国的“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也进入倒计时。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大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摘编自2013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和影响。(6分)(2)请用直线将下列文化成就与所属地区文化连接起来。(4分)敦煌莫高窟印度文化种姓制度中国文化《荷马史诗》阿拉伯文化《天方夜谭》希腊文化(3)李明同学一家暑假将赴丝绸之路范围内旅游,请你推荐两处历史人文景观,并说明推荐理由。(陕西和甘肃段各推荐一处)(4分)(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与中亚三国“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看法。(2分)二、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学家田余庆教授在论文《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中对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统一时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土开发和国家统一的关系。阅读以下相关摘要:(16分)材料一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材料二秦汉以后到元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时候中国北方东部和西部结合在一起,要开发的地区是广大的中国南方。秦统一以后,对开发国土做过一件大事,就是迁徙50万身份低下的或犯了罪的人到岭南去戍守,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这对中国以后逐步开发南方起了很大作用。当然,南方处在落后状态,又有很多民族存在,跟北方交融不那么容易完成,历史为此付出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材料三到了元以后,中国的统一从地域方面来说进入了第三个时期,理由是开发大西部。元以后,实际上在东部的南北没有再出现分裂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西部。但是元以后中国缺少开发的条件,广大的西部长期处在一个待开发的落后状态。我们今天开发西部是对于中国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开启一个新的起点。美国在十九世纪开发西部,以至于西部和东部走向平衡,维持了美国今天的国情局面。请回答:(1)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在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4分)(2)材料二涉及了南方的开发过程,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什么朝代?当时出现的什么谚语证明了太湖流域已经成为重要的粮仓?(4分)(3)元朝为了加强对广阔领土的管辖,开创了什么新的制度并沿用至今?(2分)(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在西部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吸取?(2分)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核心分别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2分)(4)明、清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5)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却在中国近代哪一事件中遭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代史综合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