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采用全国卷后的思考做法VIP免费

采用全国卷后的思考做法_第1页
1/2
采用全国卷后的思考做法_第2页
2/2
采用全国卷后高三语文复习的思路和做法一、比较全国卷和安徽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不同:1、现代文阅读难度增加,首次出现理论在题内,现象在文外的考查形式;如2014年新课标I卷第1题。2、2014年卷文言文阅读的实词考查由单词变成了双词;2015不考实词虚词,而考相关文化常识;3、文言文出现了对于文言断句的考查;4、名篇名句默写改变常态,形成在语境考查的格局;5、成语题改变考查形式,由以往的辨析正误改为选词填空,难度降低;6、图文转化题由以往的表文转化、图文转化、徽标解读变为框架图解读,难度增加;7、现代文阅读实行选做题,出现传记类文本;8、作文题审题立意方面比较容易把握,不似安徽卷常常坑爹。二、对于上述不同的思考和做法:高考语文课标一卷的命题特点旨在告诉我们,语文试题的命制是动态的,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坚持以考纲为本,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把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品质上,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充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1、识记知识,落实到位。“名篇名句默写”连续多年做到不超越64篇必背内容目的在于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指引学生中学阶段必须积累考纲要求的名句名篇,努力做到会背会写。2015年的语境考查旨在告诉我们,学生的名句背诵并不是简单地写字训练游戏,而是建立在理解文本含义基础上的识记,这种变化,有利于将中华文化的传统诗词素养落到实处,让诗词文化的崇高精神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但是我们常常见到的现象是,学生背起来流利,写起来错字连篇。这种现象在安徽卷做了必要的圈定之下尚且屡屡发生在全国卷64篇范围内还不难于上青天?应对策略是先背熟,再理解情境。背熟显然不是最终目标,为了使学生下笔不出现错误,必须在平时多加训练。可以利用课前3、5分钟让学生默写,写过之后,同位调换批阅,并写上点评。点评要显示出智慧和幽默,冷嘲热讽,夸张讽刺等皆可。目的是起到警醒和促进作用。偶尔,还得让几个学生上黑板板书展示。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拍照功能进行展示。教师点评的角度不仅仅是准确率,也要对书写的规范和美化进行要求。2、把功夫用在平时。2014年起的文言断句题为我们已经敲响了警钟。一个时期以来,高中师生为了应对高考,采取了“考什么讲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策略,对于考纲中列出的文言断句等不够重视,甚至于在备考过程中直接略去不讲,导致考生知识残缺。传统文化常识的积累应是平时教学中所要关注的,大凡政治,典章,官职,教育,文化,考试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朝代,天文,地理,科学等都应该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掌握。文言文的翻译,历来是失分的重灾区。我们的复习,通常采取的是歼灭战,一个板块一个板块集中突破,常常是复习了后面,忘记了前面。而阶段考试又是整体性的检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学生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紧跟老师的步伐,另一方面,自我进行选择性的复习和突破。而老师也要管管学生的课外,规划他们的复习。如要求学生每天写5句左右的翻译,一个星期要必须译完一篇文言文。文言文选文就是近几年的高考真题。翻译之后,要对照译文,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持久的练习,进行量的有效积累。布置了任务,教师要加强检查的力度,否则,好的做法,最终都会不了了之。3、找准突破点,以点带面。语文是没有公式的学科,通过语文学习重在培养自我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传统语文学习中,许多老师针对诗歌鉴赏和语言运用总结出了所谓的“意境分析型”、“手法鉴赏型”等基本题型特征,进而构造出答题的模式。近几年的考题,在设问方式上更加侧重考生的情感体验,旨在让考生真正走入文本。严格说来,走入文本与套用模式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没有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也不可能出现对模式的正确套用,从而获得高分。准确理解文本是基础,使用模式是突破。诗句的解说要比散文要复杂的多。由于平仄和押韵的束缚,由于古代诗词每句对字数的限制使古代诗词句式较散文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解读诗句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把省略的成分,尤其是主语补出来;找出陈述对象(有时就是主语),特别要找到动词;还原倒装句,按主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采用全国卷后的思考做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