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新华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主备:审核:备课日期:月日课题: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隋的建立、隋朝统一的时间及其意义。2、掌握大运河开凿的时间、南北起止点及中心点、大运河的作用。3、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教学重点:1、大运河的开凿2、科举制的创立教学难点:1、大运河为什么在隋朝时开通2、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个案设计教学流程引入:回顾:南北朝政权更替提问:1、隋朝是怎样建立并完成统一的?2、隋朝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导入新课:一、隋朝统一南北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知识要点。教师总结归纳: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2、隋灭陈,统一南北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3、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多媒体显示有关隋文帝“开皇之治”的材料,加深学生对“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的认识和理解。4、组织学生讨论: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二、大运河的开凿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组织学生讨论。多媒体显示开凿大运河的有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隋炀帝时劳役繁重,统治残暴。2、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多媒体显示《隋运河》图,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涿郡、余杭、洛阳的位置,找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以及他们沟通的海河、黄河、淮海、长江、钱塘江。探究下列问题:①、想一想,隋运河为什么要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航。②、对照地图,找出岳阳的粮食走水路运到长安应经过的河段。③、结合前两个思考题,联系中国地形的特点,体会大运1河南北交通的意义。3、大运河的巨大作用多媒体显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联系中国地形的特点,强调大运河沟通南北,使学生认知大运河的巨大作用。5、组织学生讨论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三、科举制的创立1、隋炀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使学生认识到隋朝我国选拔人才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教师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3、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思考题,谈谈对科举制作用及其影响的认识。允许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4、议一议:(1)科举制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联系起来,在社会上产生了什么影响?(2)科举制给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谈谈你对读书做官的看法。(3)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小结:就隋朝的建立和南北统一的有关知识提问,指出隋朝开凿大运河和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巨大。请一位同学简要归纳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板书设计:一、隋朝统一南北1、隋朝的建立2、隋统一南北及意义二、大运河的开凿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2、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3、大运河的作用三、科举制的创立1、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2、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3、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教学反思:2弘毅新华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主备:审核:备课日期:月日课题: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唐朝的建立,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2、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教学重点:1、“贞观之治”的含义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3、“贞观之治”的内容教学难点:1、如何评价唐太宗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个案设计教学流程引入:提问:1、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2、唐朝是怎样建立并逐渐走向强盛的?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导入新课:一、玄武门之变1、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