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自学预检】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目的:为早日解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二)、基本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三)、过程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简称三通)。真正实现三通是在2008年。2、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发表《关于回归祖国,实现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3、20世纪80年代初(具体地说是1981年),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4.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儿夫人时,针对历史、现实的香港问题,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香港问题。5、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将“一国两制”构想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障。(四)、“一国两制”提出的伟大意义1、它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一国两制”既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尊重港澳台地区人民习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安居乐业。3、“一国两制”的构想丰富和发展了的国家学说,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新形式,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政权组织形式存在的观点。4、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的范例。问题思考一1.建国初期,我国对台湾一直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后来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国际:国际局势趋向缓和;国内:政治经济:3.“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形成的?结合材料分析其内涵又是什么?二、“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一)、香港的回归1、过程(1)、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香港问题,邓小平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2)、1984年12月,中英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3)、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政府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终于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2、香港回归的意义(1)、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2)、标志着祖国在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3)、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问题思考二1.香港问题的由来。1842年《南京条约》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九龙司;1898年《新界租约》新界2.香港回归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原因:1、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根本原因)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4、港澳和大陆人民的愿望和支持。意义:(二)、澳门的回归1、过程(1)、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2)、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问题思考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1、二者的联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2、两者的区别(1)、社会制度不同:民族区域自治区实制度,特别行政区坚持制度。(2)、享有自治程度不同:民族自治区有“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有“的自治权”(3)、设立的区域不同:民族自治区是在聚居的地区设立的,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4)、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一)、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