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总则1、为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防范事故发生,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保证施工项目的施工安全,项目部于制定了以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各施工队(场)、部门、作业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隐患排查实行项目部、施工队、班组负责,全体职工参与排查治理的原则。3、项目部、施工队(场)、班组负责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在各自的管辖工程范围内负责。4、各施工队(场)、部门一旦发现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消除和解决,应立即报告项目部安全办,由项目部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5、项目部、施工队(场)应鼓励职工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对于在隐患排查治理中有突出贡献人员应予重奖。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6、项目部、施工队(场)、班组应按照管理职责,对在建工程、生产场所、生活办公场所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项目部安全办对各施工队(场)、班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监督、检查、指导。7、项目部、施工队(场)、班组应按照管理职责,建立并落实从项目主要负责人→安全分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施工队长→班组长→现场作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制。8、项目部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人员、材料、设备的投入,应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金列入项目施工安全经费中,并做到专款专用。1/89、项目部、施工队应当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负责人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施工、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按照管理职责分工实施治理。10、项目部及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在履行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检查时,各施工队(场)和职工必须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11、对于重大事故隐患,项目部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集团公司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12、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各施工队(场)负责人、班组长、安全员组织隐患现场人员予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必须得到前款规定的有关部门批准。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四)负责治理的部门和人员(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六)xx和应急预案13、项目部、施工队(场)、班组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离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施,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工或停止使用有关设备;对于无法停产、停工或2/8停止使用的相关施工、生产工序、设施、设备,应当密切加强现场观察和设备的保养,严防事故发生。三、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14、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项目部、施工队(场)、班组必须全面排查治理作业人员、机械设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项目管理、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内容如下:15、作业人员方面:(一)特种作业人员和其它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和持证上岗情况(二)现场作业人员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情况(三)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技术交底情况(四)现场作业人员反“三违”,遵章守纪操作情况(五)现场作业人员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情况16、机械设备方面(一)进场机械设备检查验收情况(二)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情况以及使用过程中安全措施制定和落实等情况(三)氧气瓶、乙炔瓶、汽油、柴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运输情况(四)机械设备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17、作业环境方面3/8(一)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因为台风、暴雨、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