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练习案学习总结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艺的发展情况科技领域教育领域文艺领域1949~1966年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核垄断;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人民教育奠基: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人民教育的转变,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建立全日制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双百”方针的提出:文艺作品硕果累累,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1966~1976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袁隆平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了。政治运动扩大化,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统天下”。1978年至今载人航天成功;研制出巨型计算机;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恢复高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制定《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实施“211工程”计划,改革高等教育,启动“希望工程”。强调坚持“双百”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反映改革实践、社会生活的文艺作品涌现;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的重要发展历程1.1949~1965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起步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相继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国务院也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从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走上由国家统一领导的大规模发展的道路。在中国科技发展起步时期,中国部分领域和科学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且已初步具备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1966~1976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文化大革命”以来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的科研事业受到重创,但还是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选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3.1977~1979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恢复时期。十年动乱结束后,中共中央很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口号,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4.1980年至今,是新中国科技全面发展时期。(1)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科研机构发展,在完善科技体制方面不断向前迈进。(2)从1986年起,国家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及重点成果推广计划(六大计划),形成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新格局。二、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及其出现的主要原因1.两个高峰:一个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另一个是改革开放新时期。2.主要原因(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展。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高涨,有力地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质量检测(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