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交流课教学设计设计:李迟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探寻追溯民族文化的起源。2.分类回顾诗经名篇,感悟《诗经》朴实清新的语言魅力。3.亲近《诗经》,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文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分类回顾诗经名篇,感悟《诗经》语言魅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文学的兴趣,体会传统文化的精蕴。教学准备:中小学经典读本《诗经》、PPT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中国的诗歌,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家喻户晓的唐诗宋词。那中国最早的诗歌是哪一部呢?它就是来自三千年前周朝的《诗经》。今天我们将一起追溯诗歌源头——《诗经》。(出示PPT1)二、追溯诗歌的源头1.诗经的历史地位。(出示PPT2)2.诗经的来源。(出示PPT3)(1)献诗说。周朝是一个非常重视音乐的王朝,老百姓们爱唱歌,生活优越的贵族更爱唱歌。而最热爱音乐的,则是万人之上的周天子。为了博得周天子的欢心无论是外交集会,还是天子宴请,贵族们都会踊跃地献唱诗歌。贵族献诗也就成了周朝诗歌的一个重要来源。(2)采诗说。为了听到更丰富的音乐,周天子还专门设立了专门的采诗官,让他们去各地去采诗。每到一地,百姓们就会围到采诗官大人身边,唱他们最新编唱的歌曲。有的人家收成不错,编唱的笑逐颜开;有的家里贫苦,就唱的鼻涕一把泪一把。采诗官便一一记录下来,周朝的百姓不认识字,就只有通过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诗歌,除了娱乐,也是天子了解地方民情的生要资料。(3)删诗说。通过献诗和采诗,就形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诗歌库,那么如何变成诗集呢!相传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决定对这巨大的诗歌库进行整理。他从海量的诗作中选出了305首最优秀的,把他们编成了一部集子,称为《诗》或《诗三百》。3.名人赞《诗经》。(出示PPT4)过渡:有人说“一生最爱诗经”“最美是诗经”“诗经是风中最古老的情歌”,那么《诗经》究竟有着怎样的美?让我们一起领略《诗经》之美。(出示PPT5)三、《诗经》里的爱情故事(出示PPT6)1.回忆《诗经》读本里与爱情有关的诗歌。2.吟诵或朗诵《关雎》《击鼓》《蒹葭》《木瓜》,感知诗歌之美。(出示PPT7)《关雎》:雎鸠关关叫得欢,成双成对在河滩。美丽贤良的女子,正是我的好伴侣。长短不齐水荇(xìnɡ)菜,左右采摘忙不停。美丽贤良的女子,日日夜夜把她思。《关雎》是《诗经》第一篇,是爱情诗的开山之作,也是《诗经》中常见的四言诗,其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什么叫“重章叠咏”呢?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的词句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击鼓》:虽然人世艰辛,我们在一起却总是相亲相爱。握着你的手,我曾发誓我们要永远相伴。可怜如今天各一方,难以相聚。可叹我们分别太久,难以兑现我的誓言。选文中“成说”的意思,在学界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是约定誓言之意;也有人认为“说”通假“悦”,“成说”就是相亲相爱的意思。结合本诗句式特点和含义,我们选用了第二种解释。《击鼓》是一首与战争有关的诗,全篇用“赋”的手法,叙述战争的过程和将士对妻子的思念。这首诗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恐怕无人不知。如今,这句话仍是人们赞颂爱情的经典名句。《蒹葭》:芦苇密密又苍苍,深秋白露结成霜。我所思念的人儿,就在水的那一方。逆着水流沿岸找,道路险阻又漫长,顺着水流沿岸找,仿佛在那水中央。《蒹葭》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因为秦地尚武,所以秦人的情感也是粗犷豪迈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而《蒹葭》却是极致的凄婉缠绵,这在《秦风》中真是难得一见。《木瓜》:赠给我一只木瓜,我用佩玉报答她。不是仅仅为报答,是为表明我会永远爱着她。《木瓜》是一首男女青年互赠礼物表达爱情的诗。你送的是水果,而我回赠的却是美玉。从中可以看出,回赠的人并不看重世俗的价值,他在乎的是这份相互珍惜的情意此诗重叠反复,具有浓重的民歌色彩。“投木报琼”这个成语就是来自这句诗,用以指加倍报答别人对自己的深情厚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