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组更换无缝道岔作业指导书作业技术要求道岔各部几何尺寸及零配件的安装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严格按施工设计及道岔标准图号要求施工。正线全部采用全焊式无缝混凝土轨枕道岔设计施工。可动心轨(贝尔岔心)无缝道岔的钢轨接头除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外,其余接头应全部焊接;固定型道岔除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辙叉曲股接头可采用冻结接头外,其余接头应全部焊接。曲股接头冻结应采用高强螺栓,扭矩应保持〜•。导轨、辙叉、心轨、翼轨的扣件扭矩应保持〜•;尖轨及其前后各范围内的基本轨扣件扭矩应保持在〜•。铺设混凝土岔枕时,应用III型混凝土枕过渡,道岔直向过渡枕:uW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根;$u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根;道岔侧向过渡枕含岔后长岔枕:号道岔侧向过渡枕不得少于根;号和号道岔侧向过渡枕均不得少于根。正线同一岔区,道岔与道岔之间应铺设与过渡枕同规格的轨枕。交叉渡线道岔按整体无缝化设计施工,内部接头除钝角和锐角辙叉心前后冻结外,其余接头胶结或焊接。成组更换道岔时,除已进行完清筛换砟施工外,须全断面更换I级道砟(遇基床病害需同步铺设排水板)。正线道岔换砟深度不得低于,铺设土工布作业时,换砟深度不小于。特殊困难条件下道床厚度不足时,应换砟至路基面,并做好排水坡。砟肩宽度应不小于,砟肩堆高由岔枕顶面往上。站线道岔换砟深度根据现场实际进行设计确定。铺设无缝道岔的锁定轨温必须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为观测和控制无缝道岔的位移量,每组须设对观测桩,在限位器处设对,在岔头、岔尾各设对。无缝道岔的位移量不得大于。道岔轨型应与线路钢轨轨型相同,轨型不同时应用异型轨过渡。所用异型轨应符合《异型钢轨技术条件》()的要求。轮缘槽宽度:轮缘槽宽度的量取位置与轨距量取位置相同,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侧向轨距为时,侧向轮缘槽标准宽度为,容许误差为+3mm;辙叉心轮缘槽标—1准宽度测量位置按标准图或设计图规定为,容许误差为+3。—1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容许误差为一。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护背距离辙叉翼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线路允许速度大于时不应小于,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线路允许速度为不含〜时不应小于,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其他地段不应小于。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轨距加宽递减率不应大于%。,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连接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连接曲线超高不应大于,顺坡不应大于%0。钢轨铝热焊焊接作业质量应符合《钢轨焊接技术条件》/.〜/.的要求并按《成都铁路局无缝线路钢轨铝热焊作业标准》执行。钢轨胶结作业质量应符合《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的要求执行。成组更换新道岔应按设计文件作业标准进行验收,更换新道岔作业标准及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作业验收管理值如下表:更换新道岔作业标准顺项目序质量标准轨矩符合作业验收标准允许速度大于,线路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其他线路不得大于%。不含构造轨距加宽顺坡水平符合作业验收标准,导曲线内股不得高于外股。轨向直线日视直顺,符合作业验收标准导曲线支距符合作业验收标准连接曲线用弦量,连续正矢差不得超过高低符合作业验收标准道床道床密实、清洁,道砟中粒径小于的颗粒质量不得大于,符合设计断面,边坡整齐岔枕间距误差不得超过,配置符合要求无失效,无失修无连续空吊板;连续检查头,空吊板不得超过混凝土岔枕付合标准基本轨、钢轨无硬弯。钢轨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超过导轨尖轨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密贴尖轨动程符合设计要求轨缝平均轨缝误差不得大于,绝缘接头不得小于转辙联结连接杆不得脱节、松动,销子齐全、有效滑床板平直并与尖轨密贴,每侧不密贴的不得超零件过块轨撑与钢轨不密贴的,每侧不得超过个查照问隔不得小于护背距离不得大于辙叉与护可动心轨竖切部分与翼轨密贴轨可动心轨动程符合设计要求可动心轨辙叉尖趾距离误差在容许误差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