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初中阶段是个体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学生经常出现以一些诸如焦虑、苦恼、烦闷、自卑、懒惰、自私、嫉妒、逆反、暗恋、盲目依赖等行为,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等等。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多渠道积极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网络,营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绿色环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中学教育中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一、建章立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实施。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党支部书记、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团委书记、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实施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为第2页共6页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组织建设等各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2、建立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监测网络,建立学生心理异常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制度。三级监测网络:一级为校领导和学生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二级为学生会、团委、年级组,心理健康辅导员、班主任;三级为学生会干部、各班班干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或日常管理中,发现学生异常行为,过激言论等现象,便进行及时辅导、教育,并按网络逐级上报。对异常情况实行各级负责制,耐心做好教育、咨询和疏导工作,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经常开展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4、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统一安排,集体备课,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明确不同情况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二、综合利用,积极拓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第3页共6页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每周为学生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培养的方面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一些活动课,包括情境设计、心理训练、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2、建立“心理导航站”。由心理教师轮流值班,每周向学生进行两次心理辅导。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心理导航站”作为学校了解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成为学校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强有力的保障。3、设置“心语信箱”,开设电子信箱、QQ聊天室和热线电话,主动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让许多想倾吐心声但又羞于启齿的学生能以方便的形式讲出自己的小秘密,向老师寻求有效的调节办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常识,由心理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进行个别辅导。这成为我们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4、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栏目。针对学生普遍需求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大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初一新生环境适应不第4页共6页良,初三学生考试焦虑状况,以及人际关系过程中的自卑感、自傲感等等,每月编辑一期《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