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网址: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经济学与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详解招生专业:企业管理、旅游管理考试科目:管理经济学与管理学原理考试时间:1月27日下午考题编号:455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交叉弹性2.消费效用3.隐性成本4.技术进步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及竞争手段的基本内容。2.简述制约组织结构设计和选择的因素。3.简述有效信息沟通。4.说明管理的社会责任。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论述生产三阶段划分的标准及其对管理决策的启示。2.管理过程中如何结合使用诱导、规范和内化方式?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网址:答案部分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企业管理、旅游管理考试科目:管理经济学与管理学原理考试时间:1月27日下午考题编号:455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交叉弹性: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相关商品价格是决定商品需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化。需求交叉弹性可表示为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的比。根据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把两商品之间的关系分为相关商品和无关(非相关)商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非零,则两商品为相关商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则两商品为无关商品。在相关商品中,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则两商品是相互替代的商品或称替代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商品是相互补充的商品,或称互补品。交叉弹性概念主要对下列两方面有用:第一,企业知道自己产品的需求对其它产品价格的变化可能起什么反应,第二,企业可以利用交叉弹性来测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2.消费效用:消费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由于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对效用或者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到了20世纪30年代,序数效用的概念为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使用。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消费者要回答的是偏好哪一种消费,即哪一种消费的效用是第一,哪一种消费的效用是第二;同时,就分析消费者行为来说,以序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比以基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所受到的限制要少,它可以减少一些被认为是值得怀疑的心理假设。在现代微观经济学里,通常使用的是序数效用的概念,但在某些研究方面,如对风险情况下的消费者行为的分析等,还继续使用基数效用的概念。3.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是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隐性成本包括:①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上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②厂商自己投入的资金的利息、企业主为该厂提供的劳务应得的报酬。其中第二部分又被称为正常利润。西方经济分析中,把正常利润作为成本项目记入产品的生产成本之内。正常利润之所以作为产品的一项成本,是因为从长期来看,这笔报酬是使得企业主继续留在该行业(从而该产品得以被提供出来)的必要条件。否则,假如厂商产品的售价仅能补偿工资、原料和固定资本的折旧费,企业主将会把它的资金转移到别的行业,该产品将不会再被提供给市场。所以包括正常利润在内的成本,具有产品得以被提供出来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的含义。总之,所谓的隐性成本,就是固定设备的折旧费和我们称之为正常利润的总和。4.技术进步:也就是技术水平有了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用较少的投入,能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