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西南交通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张仁巍学生学号:20070324班级:07土木11班指导教师:魏星2010年12月1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目录第一章概述........................................2第一节设计任务..................................2第二节设计资料.................................4第二章柱下独立扩展基础设计..........................8第一节独立基础尺寸确定..........................8第二节独立基础高度的确定......................10第三节内力计算及基础配筋.......................11第四节扩展基础施工方案.........................13第三章柱下桩基础设计...............................13第一节桩基类型和桩尺寸的选择...................13第二节确定桩数.................................14第三节桩基础施工方案...........................18附录:扩展基础施工图桩基础施工图第一章概述2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第一节设计任务一、设计题目:某单层厂房6号(边柱)柱下基础设计二、设计对象:某机械厂的装配车间,厂房基础顶面以上部分的建筑和结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三、工程概况:某装配车间采用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承重结构,设计跨度24m,柱距6m,车间内有2对30吨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建筑平面图见图1-1。规定室内地面标高为±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55.00m,室外地面标高为-0.15m,柱顶标高为12.50m,轨顶标高为9.80m。图1-1某厂房建筑平面图单位:mm四、课程设计任务:完成6号柱下基础的设计与地基的检算。6号柱为边柱,截面形状为矩形,尺寸:长×宽=1000×400mm;1.设计计算:6号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计算:平面尺寸、埋深确定;基础(包括地基)的计算、检算。桩基类型选择;桩材和桩径的选择;承台底面和顶面以及平面形状、尺寸拟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定;桩长和桩数确定;桩的布置;单桩承载力检算。2.图纸:1)基础总平面布置图;2)独立基础的平、立、剖面图及桩基础的平、立、剖面图(包括配筋图)。第二节设计资料地质勘察资料I—I地质剖面(m)1.场地、土层描述:场地处地面平坦。据钻探揭露,各地层的情况如下:第①层:人工填土。以灰黑色粉土为主,伴有碎砖、炉渣等杂物的填土层。厚度为0.5~1.0m,结构疏松,土质不均,平均天然重度γ=17.1kN/m3。第②层:粉质粘土。呈棕红色,厚度为9.6~10.1m,硬塑~可塑,土质较均匀。土质指标:w=23.08%,γ=20.1kN/m3,Gs=2.71,e=0.629,wL=33.96%,wP=20.04%,IP=13.92,IL=0.218,aV=0.21,ϕ=20°15′,c=6.22kPa。第③层:粘土。呈黄黑色,没有钻透,据调查厚度在10m以上。土质均匀,可塑~硬塑。4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土质指标:w=25.51%,γ=20.4kN/m3,Gs=2.72,e=0.669,wL=37.71%,wP=20.11%,IP=17.6,IL=0.25,aV=0.17,ϕ=18°41′,c=8.84kPa。场区地下水属潜水,初见水位在2.5~3.1m深处,稳定水位在2.9~3.9m深处。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位随季节变化,无侵蚀性。根据钻探及室内土工实验的情况分析,第①层杂填土不宜用作建筑物地基。建议把基础埋置在强度较高的第②层粉质粘土或第③层粘性土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分别为:第②层:fk=200kPa;第③层:fk=220kPa。2.地层剖面图:室外地面标高为-0.15m,相当于黄海海拔454.85m。室内地面标高为±0.00,相当于海拔高程455.00m。实际地层厚度如下:第①层:d1=0.53m;第②层:d2=10.0m;第③层:d3>10m。地层剖面示意如图1-2所示。二、设计荷载a1.设计柱在地面处的截面内力取值如下::(1)边柱Z1:(横向计算)荷载组合编号:L11L125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上述所谓纵向是指沿车间的长轴方向,横向是指沿车间的短轴方向。弯矩M以柱子的外侧受拉为正,剪力H以指向车间内部为正。在荷载组合编号“Lij”中,“i”表示柱的类别,边柱、角柱、抗风柱分别用1、2、3表示,“j”表示荷载效应的组合类别,“1”表示标准组合、“2”表示基本组合。各荷载项中带下标K者表示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否则为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6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试样编号取样深度/m土的分类名称天然含水量/%天然重度/kN/m3比重天然孔隙比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