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氯离子的来源2二........................................................原因影响的分析2三........................................................预防措施及控制标准41.........................................................原材料进场控制42.控制标准63.检测方法64.控制措施75.砌筑抹灰用砂氯离子控制措施96.控制措施(补充完善部分)92砂氯离子控制措施一、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来源1、水泥;氯离子的来源主要是原料、燃料、混合材料和外加剂,但由于熟料煅烧过程中,氯离子大部分在高温下挥发而排出窑外,残留在熟料中的氯离子含培极少。如果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过高,其主要原料是掺加了混合材料和外加剂(如:工业废渣、助磨剂等)。因此,在我国水泥新标准中增加了“水泥生产中允许加入SO.5%的助磨剂和水泥中的氯离子含量必须SO.06%”的要求,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水泥不对混凝土质量产生过多负面影响。2、砂子中的氯离子在天然砂中,特别是天然海砂中,因为海水中氯离子较高,使得海砂的表面吸附的氯离子也比较多,导致海砂中氯离子的含量较大,如果不加处理用在混凝土中,将会使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垣增多。3、水中的氯离子在混凝土拌制中,水是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之一。如果用饮用的自来水拌制,一般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混凝土企业设备洗刷水和海水,这时就应该考虑和测定其中的氯离子含量,最后确定水源是否能用,否则,有可能给混凝土带来氯离子的超标。4、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在混凝土外加剂中,特别是早强剂、防冻剂、防水剂这类外加剂,它们都含有以氯盐为早强、防冻、防水的组分,在使用这些外加剂时。如果只考虑混凝土的使用功能,而不严格控制掺量,就可能致使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超标。二、原因影响的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氯离子对结构混凝土的影响。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耐久性不足而导致结构提前失效,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3钢筋腐蚀是严重威胁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首要因素。混凝土中的钢筋是否发生腐蚀取决于维持其钝态的钢筋、混凝土界面环境条件,混凝土碳化和氯离子侵蚀是导致钢筋表面去钝化,引起腐蚀的主要原因。氯离子的腐蚀主要包括:氯离子渗透速度、开始腐蚀条件和钢筋腐蚀速度。(1)自然腐蚀电位是影响钢筋腐蚀状态的综合性控制因素。随着自然腐蚀电位的降低,临界氯离子浓度升高。临界氯离子浓度与溶液的pH值有关。钢筋腐蚀时的氯离子浓度均值的对数与钢筋电位近似呈线性关系。(2)孔隙液的pH值是影响临界氯离子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钢筋腐蚀时的氯离子浓度均值与溶液的pH值近似呈指数关系;孔隙液的碳化程度也影响临界氯离子浓度,当碳化程度超过一定界值时,临界氯离子浓度可能随碳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3)温度影响临界氯离子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升高钢筋腐蚀时的氯离子浓度呈下降趋势。温度主要通过影响电化学过程速率、钢筋腐蚀微环境等途径对临界氯离子浓度产生影响。(4)不同氯离子浓度的腐蚀介质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会产生影响。混凝土龄期在2个月以后,氯离子浓度越大,其抗压强度下降越明显。混凝土固化初期,由于腐蚀产物的填充作用,氯离子对其强度增加有一定益处;但长时期处于氯离子腐蚀介质中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速度比不含氯离子腐蚀环境中的要快;混凝土本身的配比会对氯离子对其的腐蚀效果产生影响。(5)水灰比和氯离子含量对钢筋腐蚀的影响,在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氯离子含量越高,钢筋腐蚀越快;当氯离子含量一定的前提下,降低水灰比可以降低钢筋腐蚀的速度。三、防治措施及控制标准:41、原材料进场控制措施1)水泥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规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早强水泥。碱含量V0.6%,氯离子总量小于胶凝材料质量的0.1%。控制水泥细度及C3S含量,碱含量V0.6%,氯离子总量小于胶凝材料质量的0.1%。采用硅酸盐水泥,不采用超量掺有火山灰或煤灰的硅酸水泥。要求采用同厂家、同品种水泥,不得中途更换水泥。检验频率:同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编号的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