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学校班级执教者课题1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时3日期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家乡的风俗,知道风俗的历史意义。2.知道不同的风俗有着不同的含义。3.在活动中理解风俗的意义,知道风俗的演变,知道要保护传统的风俗。4•树立保护传统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家乡的风俗,知道风俗的历史意义。知道不同的风俗有着不同的含义。难点:在活动中理解风俗的意义,知道风俗的演变,树立要保护传统的风俗的意识。三、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本课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1课。这一单元主要从家乡的习俗和风俗出发,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和民间艺术,通过对传统风俗和艺术的了解,教会学生保护传统的重要性。本课聚焦于家乡当地的风俗,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风俗,引导学生爱家乡,爱传统。本课设计了三条线索:第一,知道风俗就在我们身边,不同的风俗代表着不同的祝愿。第二,知道有趣、奇妙的节日风俗,从了解风俗的由来和各地不同风俗,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三,知道风俗的演变,了解风俗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而发生改变,发现社会对风俗的重视。借助教材事例,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保护风俗,保护传统。2.学情分析:中国是具有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古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有的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还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淡漠。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四、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你了解多少家乡的风俗习惯?你知道哪些节日的风俗?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第一课时:风俗就在我身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同学们,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你们了解到关于伴随我们成长的风俗有哪些吗?2、出生、满月、周岁是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比较重要的三个时间点,在这几个日子里会有一些风俗,我们来了解一下。交流。交流。学生通过几个身边比较乍碰到的风俗来对风俗是什么彳个初步了解。二、了解“爱幼”风俗1、介绍关于出生、满月、周岁、等伴随学生成长的风俗。2、伴随我们成长的风俗还有很多,你们知道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吗?3、小结:中国是一个爱幼的国家,有许许多多的风俗都与孩子有关,寄托的都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交流交流通过交流介绍让学生感三身边伴随成长的一些风俗,i学生体会到中国“爱幼”的i个传统美德。三、了解其他习俗1、在我们身边大家又熟悉的风俗还有很多,比如十二生肖,老师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十二生肖。2大家可以来分享一下收集到的生肖信息。3小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民俗文化也来源已久,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风俗。交流。交流再联系一个身边比较乍见的生肖风俗,让学生去体专风俗就在身边。。四、了解“尊老”习俗1、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相应地,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2、你知道有哪些尊老的风俗吗?3、总结:无论是哪一种身边的风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感情。小组交流,集体交流。交流。最后,学生通过对''尊老”习彳的交流,再次体会“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板书设计:风俗就在我们身边爱幼其他风俗尊老第二课时:奇妙的节日风俗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知道节日背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