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课题课型课时2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北极地区的范围,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2.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3.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4.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5.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极主要的陆地和海洋。•6.能够在北极地图上辨别方向。•7.能够分析北极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及两极气候差别的原因。•8.理解对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9.南极地区的范围,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10.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11.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3.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14.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南极主要的陆地和海洋。•15.能够在南极地图上辨别方向。•16.能够分析南极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及两极气候差别的原因。•17.理解对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重点难点南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能够分析南北极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及两极气候差别的原因。学习过程[读图识记]1.南极圈;2.周围的海峡、大陆;3.长城站、中山站1、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位置: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面积:世界第五大洲重要性: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2、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平均厚2000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称3、寒极和风库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原因:①纬度高――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最少,造成严寒②地势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层,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③气压高――酷寒使南极洲形成了极地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反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④洋流――南纬400――600持续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暖季:11月~次年3月4、资源和科研宝地淡水资源: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原始的自然环境,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最好考察时间:每年9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我国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中山站(在南极圈内)5、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课堂笔记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宗旨:保护南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注意]极地科考北极黄河站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78°55′N,11°56′E)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于2004年7月28日投入使用。选址原因:人类干扰较少,是科学研究的天然试验室;这里是一个国际平台,便于国际交流。我国北极科考将围绕全球变化及对我国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极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极地环境中的生命特征与过程等研究领域,重点开展海洋、大气、冰雪、空间物理、遥感、地质、地球物理、生物和生态的长期观测和研究。☆我国黄河站、中山站和长城站哪个有极昼极夜现象?哪个最长?我国黄河站和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其中黄河站要长,因为,黄河站的纬度位置比中山站纬度位置要高,在极圈以内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越长;又因为夏半年,地球绕日公转速度慢,所需的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圈以内极昼的时间也长。☆北极地区——主要由北冰洋、周边陆地以及岛屿组成,而所有陆地分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8个环北极国家。☆北冰洋突出的特征①世界上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面积为1230万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l/4。②世界最寒冷的大洋。极寒的气候,使北冰洋上有广布的常年不化的冰盖,约占北冰洋的2/3;大洋的周围多浮冰和冰山漂移。③大陆架面积辽阔。北冰洋的大陆架占北冰洋的36%,其他大洋还不到10%。④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还有少数岛屿有常居人口,如:格陵兰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地岛、埃尔斯米尔岛等。☆北冰洋范围内气温非常低的原因:①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