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十九世纪欧洲绘画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新古典主义安格尔一生追求古代希腊式的典雅完美艺术创造,人们说他是个背时的画家,他是位误生在19世纪的伯里克利斯时代的希腊人。安格尔一生追求和表现理想美,十分迷恋于描绘女性人体,在他的笔下,每个人体都画得圆润细腻,健康柔美。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主义和教会统治的政治要求,在文艺上是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它的总的特点是强调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强调回归自然,歌颂大自然;喜欢表现异国情调;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敢于突破循规蹈矩的古典形式,注重色彩,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法,1798—1863)《达那帕勒斯之死》——德拉克洛瓦(法,1798—1863)《梅杜萨之筏》——席里柯(法,1791—1824)《九级浪》——艾伊瓦佐夫斯基(俄国,1817—1900)《渡船遇难》——泰纳(英,1775—1851)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原是指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美术“”中的现实主义(或称写实主义),是以法国为中心,影响遍及全欧洲。1850年左右,法国画家库尔贝等人首“”先使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表明当时有新型文艺,并于1856年创办了一种名为《现实主义》的刊物。刊物发“”表了库尔贝的文艺宣言,主张艺术家要研究现实,如“”实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美化现实。这种以如实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创作思想,便是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的重要特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俄国,1844—1930)《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俄国,1844—1930)《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俄国,1844—1930)《拾穗》——米勒(法,1814—1875)《晚钟》——米勒(法,1814—1875)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绘画的产生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进一步发展。因为这一画派的作品,多取材与画家亲身感受的自然风景和现实生活。他们强调要描绘视觉的真实印象,特别是大自然的光色变化。因此,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在户外对景写生而成,突破了西方几百年来画家在画室作画的传统习惯。表现出一种重形式轻内容的创作倾向,这对后来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有较大的影响。它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开端。《芭蕾预演》——雷诺阿(法,1841—1919)《睡莲》——莫奈(法,1840—1926)《印象日出》——莫奈(法,1840—1926)《弗里贝热尔酒店》——马奈(法,1832—1883)《草地上的午餐》——马奈(法,1832—1883)后印象主义塞尚高更凡高《圣特罗佩港的出航》——西涅克(法,1863—1935)《自画像》——凡高(荷兰,1853—1890)《食土豆者》——凡高(荷兰,1853—1890)《吻》——克里姆特(奥地利,1862—1918)《静物苹果篮子》——塞尚(法,1839—1906)《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高更(法,1848—1903)《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修拉(法,1859—1891)作业列举十九世纪西方绘画的四大主要流派、代表画家及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