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考生来说,能否读懂诗,决定着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下面我们就考场上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诗歌作解说。如何读懂诗歌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一)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例如:诗题重要信息《咏素蝶诗》《鹊桥仙·七夕》《征人怨》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②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诗题重要信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梦游天姥吟留别》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①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②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③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④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法)。[即时应用]1.《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从标题上来看,交代了哪些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二)带着标题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①时间是中夜(半夜);②地点是西园;③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猜想①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②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读诗①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点题)②标题里有月,诗中第二句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③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句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作者的心情很寂寞。那么,作者为何会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晓了。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读懂了该诗。读标题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了解开头的内容。[即时应用]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乌夜啼陆游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从词中的“弄笔”“钩帘”“听新蝉”这些词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读题目:“乌夜啼”,时间为“夜”,物象为“乌”,动作为“啼”。(2)猜想:作者为什么夜里不睡?心情如何?(3)读诗:“素月”与标题中的“夜”对应,诗人在干什么?原来在“弄笔”写作,再联系陆游的生平作答。参考答案:“弄笔”表现词人报国壮志被压抑,兴酣落笔,藉以发泄愤激的感情;“钩帘”挂起帘钩,迎风纳凉;“听新蝉”以动衬静,凸显环境的清幽。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词人表面闲适而内心却不平静,胸怀天下却壮志难酬的郁闷。(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1)结构章法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上片阕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次下片阕:抒情主...